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较大成就,不仅数量增长迅速,在质量、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也取得很大进步,而且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然而,由于企业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各自为战”的发展战略已不适合钢铁企业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战略联盟这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大量钢铁企业采用各种联盟形式开展合作,降低经营风险。然而,由于联盟伙伴战略不匹配、联盟方式选择不恰当、资源共享困难、伙伴自律能力差、联盟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原因,钢铁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也极其脆弱,进而难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鉴于此,对钢铁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研究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课题,也就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本课题依据产业经济学、战略管理学、企业资源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通过理论研究、实地调研,探寻了钢铁企业战略联盟的构建动因,借鉴了生命周期理论,对钢铁企业战略联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针对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性,深入钢铁企业联盟管理者层进行调研,提炼了影响钢铁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因素,并通过逻辑推理与归纳概括相统一、定性理论阐述与定量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规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钢铁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层次分析模型,对影响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科学评定了各稳定性影响因素对钢铁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影响程度,这为联盟管理者建立钢铁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测评体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使得联盟管理者可以利用该稳定性评价体系,时刻监控联盟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风险,有效的保证联盟的稳定存在和持续发展,这不仅从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钢铁企业战略联盟的管理理论,更从实践上推动我国钢铁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