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缬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调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提高发酵工业中L-缬氨酸的产量和质量,必须对生产菌种的选育及其工艺条件的优化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目前代谢控制育种已成为了菌种改良的主要策略。本研究探索了L-缬氨酸产生菌NJ-5的选育、最佳发酵条件的确定以及三株菌的代谢流分析比较等,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黄色短杆菌(Brebvibacterium flavum)NV128和JV16 (Leu-Ile-Met-)为亲本菌株,通过单灭活原生质体融合,在高糖梯度平板上筛选出一株抗高糖融合子NJ-2,经摇瓶发酵72h,产酸可达42.3g/L。并研究了影响原生质体融合的几个重要条件(青霉素、蛋清溶菌酶和渗透压稳定剂),确定了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2)对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菌株NJ-2进行高糖梯度传代适应性培养及同步富集培养,并经紫外线(UV)和硫酸二乙酯(DES)逐级诱变处理,以高浓度α-氨基丁酸(α-AB)和2-噻唑丙氨酸(2-TA)平板定向筛选,获得一株L-缬氨酸产生菌NJ-5(Glchrα-ABr 2-TAr),该菌在未优化条件下发酵72h,产酸达到47.2g/L。(3)利用正交设计试验对菌株NJ-5的种子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种子培养基的最佳组成(g/L):葡萄糖25, KH2PO4 1, (NH4)2SO4 3, MgSO4·7H2O 0.5,玉米浆40, CaCO310;最佳装液量为25mL/250mL,最佳初始pH为7.0。(4)对影响菌株NJ-5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的实验基础上,用Design Expert软件建立响应曲面模型,优化了影响发酵培养基组成的三个重要因素,确定了摇瓶发酵培养基最佳组成(g/L):葡萄糖135, (NH4)2SO4 45, KH2PO4 1.2, MgSO4·7H2O 0.6,玉米浆10.1, VH 75μg/L, VB1 90μg/L, CaCO3 30;最佳培养条件为:pH7.0~7.5,接种量为5%。同时在该优化的条件下,发酵72 h,摇瓶产酸达52.3g/L;7L发酵罐产酸达53.8g/L。(5)建立并完善了出发菌株及菌株NJ-5合成L-缬氨酸的代谢网络模型,并对三株菌主要节点处的流量分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育株与出发菌株相比流入丙酮酸节点处的流量增加,流向TCA循环的流量减少,流入TCA回补反应的流量减少,流量朝着利于L-缬氨酸合成的方向流动。总结发现,几种选育手段的结合可以更有效地将代谢流导向L-缬氨酸的合成,从而为下一步的育种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多种多样的岩溶地貌和景观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尤其是在中国南方。其中一些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岩溶地貌与景观已被列为世界遗产、国家公园或地质公园。从与国内外各类岩溶地
压力容器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中,为了保证其有效而安全地运行,需要测量和监控容器内的压力值。传统的压力测量方法大多需要在压力容器壁上开孔引压,这将引起所开孔区域的应力
利用1°×1°的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实时高空、地面加密探测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环流背景、海表面温度和850hPa的涡度变化对“碧利斯”和“桑美”台风的路径的影响
人脸识别技术日趋成熟,商业化应用愈加广泛,然而人脸极易用照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复制,因此对合法用户人脸的假冒是人脸识别与认证系统安全的重要威胁。近些年来,活体人脸检测
以磷石膏为原料,采用硫酸钠、硫酸钾、硫酸镁、硫酸铁四种硫酸盐作为转晶剂,在0.02 MPa、140℃反应条件下,采用水热合成法转晶CaSO4·2H2O制备α-CaSO4·0.5H2O,用SEM、XRD进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通过审美能力的提升,能够促使学生提高语文认知能力,促使学习过程能够突破自我,从而提高学习效
黄芪是一种常用中药,含有多糖,生物碱,黄酮类,苷类,微量元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组分。黄芪多糖具有增强机体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用棚膜覆盖面积的扩大(主要是蔬菜、花卉类),市场对温室栽培类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温室覆盖材料的防雾流滴问题一
随着石化资源日益耗竭,各国开始重视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丁醇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作为生物燃料,性能优于乙醇。丁醇发酵中,原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60%~70%,并且由
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倍受关注。本文在深入分析创新创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从课程体系设置、开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