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对漫水湾彝族的民族文化认同的促进作用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n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各民族甚至种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深入。随之而来的文化碰撞自然不可避免。当今,中国的少数民族正在经历着至少三种文化的碰撞。其本民族文化不仅处于中国的主流文化-汉族文化的巨大磁场之中,更要和汉文化一起遭遇一种全新的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冲击。在这样多元文化的氛围中,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经历着怎样的挑战和机遇,他们又将如何应对?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凉山洲西昌市漫水湾镇的彝族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田野考察。 选择漫水湾彝族的原因有二:一是彝族文化有自己的文字,独特的宗教、艺术和习俗等,是一个文化内涵很丰富的民族。二是因为漫水湾彝族地处西部旅游城市西昌,邻近著名的卫星发射基地,与外界的联系也十分密切。而且这里的彝族村落完全在汉族的包围中,彝族人口仅占全镇人口的4%。在这样一种受多种他文化强烈冲击的环境中,他们却保持着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正是这些独特性引起了我探究的兴趣。 在考察中,通过文献收集、普遍调查、重点访谈和发放问卷等方法,笔者发现:漫水湾彝族的民族文化认同有不同的层次,而且层次的划分与掌握彝、汉、英三种语言的不同情况紧密相连。 在所有被调查的彝族人中,只会彝语的老年人倾向于持一种封闭、停滞的民族文化认同观;同时会彝语和汉语的彝人则容易形成“非好即坏”的二元对立式的民族文化认同;但在掌握了彝语和汉语基础上又学习了英语的青年中却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开放、发展和包容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第三种正是多元文化所极力倡导的民族文化认同。他跳出了“不自大就自卑”的心理怪圈。以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平等、尊重代替了排斥和仇恨。在面对不同文化的差异时,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宽容心态。 卡西尔在《人论》一书中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语言是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语言不仅是人类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最终成为人类思考外界和自身的不能逾越的媒介。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独特性必然地与其语言的独特性紧密相连。所以,不同语言的碰撞根本上也就成为不同文化的碰撞。 分析漫水湾对彝族学生语言教育的发展状况:最初是单语教育(本民族语言和本民族文化人 在学校给学生的是一种一元的文化环境一然后是双语教育(汉语和民族语言同时使用人 给学生营造的是一种二元文化环境一现在已经在中学,并将在小学开设外国语语言课(以英语为主人这第三种语言的加入,恰好是给学生形成多元文化背景的契机,有利于学生形成多元文化观。最终形成费孝通先生所倡导的在民族自觉和接触并理解多个他文化基础上的民族文化认同。 在田野考察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得出的结论是:漫水湾的英语教育有助于彝族学生形成多元文化的背景,并最终对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起到了促进作用。 最后,笔者探讨了影响漫水湾彝族英语教育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发展漫水湾彝族英语教育的建议。
其他文献
ACS800系列变频器是ABB公司新一代全数字高端交流变频器。本文未深究其理论和控制方法,而是通过祥实的实例和近似、简化的计算,浅显易懂地介绍了该系列变频器的四个主要特点,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ideology is dialectic: language and the use of language reflect ideology on the one hand and act upon ideology on the other ha
在全球化背景下,在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的同时,中国地方文化与族群文化出现了多元化现象,这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议题。本文依据"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文化多元主义
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强调:“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兴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构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和中药薏苡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两者单独应用也取得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但对于他们联合应用治疗颅脑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效果的研究报道少之又少。文章查
成语的真实含义与字面含义往往不相符合。成语的这种特性,使之成为二语习得者学习的难点。然而与儿童习得母语不同的是,二语习得者头脑中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母语系统。本文研究目
官厅水库是我国解放后多泥沙河流在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泥沙淤积严重影响了水库运用。为解决官厅水库泥沙淤积问题,上级主管部门曾两度集中各方面的力量进行了重点研究。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