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在烟曲霉菌感染的人角膜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及其与Dectin-1的相互关系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rrmh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甘露糖受体(MannoseReceptor,MR)在烟曲霉菌感染的永生化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s)上的表达、作用及其与Dectin-1表达之间的相互影响,探讨MR在角膜抗真菌固有免疫的作用机制。
  方法:烟曲霉菌菌丝抗原刺激未处理的HCECs,RT-qPCR及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MRmRNA及蛋白的表达。烟曲霉菌菌丝抗原刺激MR抗体(2ug/ml)预处理的HCECs,RT-qPCR、Western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p38,phosphorylatedp38(p-p38),TNF-α,IL-1β和Dectin-1mRNA及蛋白的表达。凝胶多糖(100ug/ml)刺激HCECs、昆布多糖(10ug/ml)预处理HCECs后再用烟曲霉菌菌丝刺激,用RT-qPCR及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MRmRNA及蛋白的表达。
  结果:MR在烟曲霉菌菌丝抗原刺激的HCECs中的表达量升高。MRmRNA水平在8小时开始升高,12小时达到高峰。MR蛋白水平在16h开始身高,24小时达到高峰。阻断MR明显抑制了烟曲霉菌刺激引起的TNF-α、IL-1β、p-p38以及Dectin-1的表达升高。凝胶多糖升高了MR的表达,昆布多糖则下调了烟曲霉菌菌丝抗原引起的MR表达。
  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表达MR,烟曲霉菌菌丝刺激明显增加了MR的表达量。烟曲霉菌可通过MR和p38MAPK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因子的产生。激动Dectin-1上调了MR的表达、抑制Dectin-1下调了MR的表达,阻断MR则降低了真菌刺激引起的Dectin-1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烟曲霉菌感染的人角膜上皮细胞中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proteinD,SP-D)的表达,探讨SP-D在真菌感染过程中激活机制及其与TLR4信号传导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  方法: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永生化角膜上皮细胞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以灭活的烟曲霉菌菌丝、TLR4抑制剂CLI-095刺激人永生化角膜上皮细胞,用Westernblot法检测SP-D蛋白表达,用real-ti
目的:通过检查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斜视度、眼位控制力、立体视锐度判断其斜视程度,应用间歇性外斜视生存质量量表评估其生存质量状态,进一步分析并探讨间歇性外斜视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与斜视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被确诊为间歇性外斜视基本型的5-17岁儿童患者及其陪同的一名父母各48例,分别填写间歇性外斜视生存质量量表(Intermitten
目的:探讨凝胶多糖在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s)对烟曲霉菌的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以及C型凝集素受体Dectin–1是否能够介导凝胶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用不同浓度(50,100,200,400μ克/毫升)和不同时间的凝胶多糖刺激HCECs。然后用经过和未经过昆布多糖(Dectin-1受体阻断剂,0.3毫克/毫升)处理的HCECs,另外用烟曲霉菌菌丝刺激凝胶多糖。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
目的:  研究在眼附属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LITAF(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tumornecrosisfactor-alphafactor,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a)基因的表达特点,探讨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方法:  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收集手术切除50例眼附属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石蜡标本和同时期手术切除的1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病变组织石蜡标本。5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edema,M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确诊的CRVO继发ME患者24例(24眼),将其随机双盲分配到组I和组II,组I和组II前3个月均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口服,组I前3mo,每月1次雷珠
学位
目的:观察外源性IGF-1对外斜视猫模型内直肌肌动蛋白(Actin)、肌球蛋白(Myosin)表达变化的影响及其与治疗时间的相关性,探讨外源性IGF-1治疗斜视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处于视觉发育敏感期内幼猫(4-6w)45只,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制作外斜视模型,随机分至实验组、无菌水组和空白对照组3个组中,每组15只,术后立即分别向实验组及无菌水组内直肌注射50μl(5μg)IGF-1或50μl无
学位
目的:  分析研究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VEP)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挫伤后的变化情况,探讨和评估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治疗效果,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病例选择  对来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挫伤的门诊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32眼)主要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
目的:本实验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激活大鼠Tenon’s囊成纤维细胞中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检测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与NF-κB、RNA结合蛋白Lin28B的表达变化,以研究NF-κB及Lin28B在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的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利用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取传至第四代的细胞消化成为2×104/ml悬液种入96孔板,分别加入终浓
学位
目的:通过建立兔、小鼠高危角膜移植模型观察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纳米胶束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效果,并通过骨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suppressorcells,MDSCs)模型探讨RAPA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  方法:角膜缝线法诱导新西兰大白兔角膜新生血管并建立高危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APA纳米胶束点眼组。连续观察15周
学位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发病情况并分析低体温的可能原因。  方法应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第二住院部手术患者270例,记录室温、患者术前体温及术毕体温;根据术毕体温分为低体温组(117例)和正常体温组(153例),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用药及手术情况等相关信息。  结果共有117人发生术后低体温,发生率为43.3%,多因素Lo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