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外斜视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与斜视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j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查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斜视度、眼位控制力、立体视锐度判断其斜视程度,应用间歇性外斜视生存质量量表评估其生存质量状态,进一步分析并探讨间歇性外斜视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与斜视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被确诊为间歇性外斜视基本型的5-17岁儿童患者及其陪同的一名父母各48例,分别填写间歇性外斜视生存质量量表(IntermittentExotropiaQuestionnaire,IXTQ),该量表包括评估患儿生存质量的ChildIXTQ(患儿自评表)及ProxyIXTQ(家长代评表)、评估父母生存质量的ParentIXTQ(家长自评表)。交替遮盖法检查斜视度,根据由Brian和Mohneyo所阐述的Mayo眼位控制力分级标准评估眼位控制力,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同视机随机点图片定量检查远立体视。将患者根据斜视度分为A、B组;根据眼位控制力分为C、D组;根据立体视锐度分为E、F、G、H组。分组比较分析IXTQ评分与斜视度、眼位控制力及立体视锐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将符合入选条件并能配合完成IXTQ评分者共计48例纳入统计学分析。
  1.患儿的斜视度数为25~80三棱镜度(prismdiopter,PD),其中20≤PD<40者21例(43.75%),40≤PD<60者20例(41.67%),60≤PD<80者4例(8.33%),PD≥80者3例(6.25%);B组IXTQ各分量表评分明显均低于A组,ProxyIXTQ比较:A组vsB组:(108.76±23.19)vs(71.04±13.93)。ParentIXTQ比较,A组vsB组:(263.05±56.08)vs(170.19±33.38),其中手术维度,A组vsB组:(75.96±16.19)vs(52.88±10.3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远控制力:1分14例(29.17%),2分8例(16.67%),3分9例(18.75%),4分17例(35.42%);近控制力:1分15例(31.25%),2分7例(14.58%),3分8例(16.67%),4分18例(37.50%),患儿远控制力与近控制力评分基本接近。ProxyIXTQ比较,C组vsD组:(108.7±23.19)vs(71.04±13.93);ParentIXTQ比较,C组vsD组:(263.0±56.08)vs(170.1±33.38),其中手术维度,C组vsD组:(75.96±16.19)vs(52.88±10.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近立体视:31例(64.58%)具有中心凹立体视,11例(22.92%)具有黄斑立体视,6例(12.50%)具有周边立体视;远立体视:5例(10.42%)具有中心凹立体视,12例(25.00%)具有黄斑立体视,10例(20.83%)具有周边立体视;21例(43.75%)远立体视完全丧失。LSD-t检验进行多重比较分析:ProxyIXTQ,F组vsH组:(116.45±29.11)vs(57.96±13.30);ParentIXTQ中手术维度,F组vsH组:(73.15±18.29)vs(54.54±12.51)。在α=0.05水平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4.Spearman检验统计分析:IXTQ量表中ProxyIXQT评分与斜视度:r=-0.29,P=0.046;ParentIXTQ评分与斜视度:r=-0.315,P=0.029;手术维度评分与斜视度:r=-0.376,P=0.008;手术维度与远控制力:r=-0.305,P=0.035、手术维度与近控制力:r=-0.302,P=0.037。斜视度与ProxyIXQT、ParentIXTQ评分呈负相关,手术维度评分与远、近控制力呈负相关(P<O.05),余未见明显相关性。
  结论:
  1.间歇性外斜视对IXT患儿生存质量影响不大,对父母生存质量影响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对手术的担心。
  2.IXT患儿斜视度、眼位控制力与IXTQ评分密切相关,且存在一致性,生存质量与斜视程度可共同做为临床评估手术时机、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全面、可靠的依据。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A型激酶锚定蛋白(A-KinaseAnchorProteis,AKAPs)是一类细胞内折叠蛋白,通过调整肿瘤细胞信号转导,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本研究检测A型激酶锚定蛋白4(A-KinaseAnchorProtein4,AKAP4)在肺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究其在肺腺癌临床诊断及预后的指导意义。  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RTFQ-PCR)和Westernblot方法
学位
目的:应用电生理学和病理组织形态学的方法,探讨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在喉返神经损伤后的近期及远期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1、A2、B、C、D、E六组,每组2只。A1、A2组暴露左侧喉返神经但不进行损伤,仅分别给予5mg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处理;B、C两组暴露左侧喉返神经并在喉返神经第四气管环处给予0.02Mpa负压吸引1min,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各5mg处理;D、E
目的:通过对钛质人工听骨与自体骨在听力重建中的疗效对比,并多因素分析影响听力重建效果的相关因素,指导听骨链重建材料的选择,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听力重建的7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行纯音听阈测定。根据听骨链重建材料不同将患者分为钛质人工听骨组和自体骨组,比较两组术后气导(AC)及气骨导差(ABG);以术后ABG≤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7和CCR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PTC进展中的意义。  方法:收集2014年2月份至2015年9月份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行手术切除并存档的石蜡标本,选取术后确诊为PTC的石蜡标本70例,甲状腺滤泡腺瘤石蜡标本25例,另选取癌旁正常组织标本11例。所选取的患者术前均未有放化疗病史。以PTC石蜡标本作为实验组,以甲状
研究目的:建立大鼠球结膜滤过泡模型,局部注入携带TIMP-2(tissueinhibitorsofMetalloproteinase-2,TIMP-2)基因的腺病毒,观察MMP-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动态变化及滤过泡的形态学变化。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32只。随机选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126只大鼠作为实验组,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空质粒
学位
目的:探讨正常鼻腔黏膜组织和鼻息肉组织中的膜联蛋白A1(ANXA1)、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EZH2)及环指蛋白2(RNF2)的表达及其与鼻息肉发生和复发的关系。  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16例正常鼻腔黏膜、28例初发型鼻息肉患者、13例复发型鼻息肉患者组织中ANXA1mRNA、EZH2mRNA及RNF2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
学位
目的:观察眼外肌局部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growthfactor-I,IGF-I)后实验性外斜视猫内直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on,FN)和层黏连蛋白(laminin,LN)表达变化,探讨药物对斜视发生后眼外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为斜视药物治疗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处在视觉发育敏感期的4~6w龄幼猫45只,随机划分为实验组、无菌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
学位
目的:讨论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Livin和Caspase-3的表达、两种因子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分析两者与该类疾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初步探讨二者在淋巴瘤的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病理室从1995年06月至2015年06月手术切除的B细胞淋巴瘤标本,其中眼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40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25例,浆细胞瘤8例,弥漫大B细胞
目的:观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治疗视神经挫伤后视功能变化,探讨其作为视神经挫伤临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符合一定条件的视神经挫伤患者,共57例(57眼)患者随机分为鼠神经生长因子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25例。观察组给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肉注射,1次/d,
目的:通过观察烟曲霉菌感染的人角膜上皮细胞中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proteinD,SP-D)的表达,探讨SP-D在真菌感染过程中激活机制及其与TLR4信号传导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  方法: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永生化角膜上皮细胞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以灭活的烟曲霉菌菌丝、TLR4抑制剂CLI-095刺激人永生化角膜上皮细胞,用Westernblot法检测SP-D蛋白表达,用real-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