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小板的聚集对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有着关键作用,尽管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仍有患者反复复发缺血性脑卒中。随着对遗传基因的深入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阿司匹林抵抗中的重要作用。筛选出对阿司匹林抵抗的遗传易感基因,实现阿司匹林个体化治疗。本文旨在探讨东北地区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患者COX-2基因rs689466位点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方法:纳入东北地区汉族人群脑梗死患者146例,入院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口服,通过光学法血小板聚集率测定,应用改良的多重连接酶检查反应(improved multiplex ligation detection reaction,IMLDR)检测目的基因进行基因分型。ADP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70%或(和)AA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20%作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两者均不符合作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组。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2检验分析目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两组中的频率分布差异,探讨COX-2基因rs689466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结果:阿司匹林敏感组COX-2基因rs689466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群体符合哈代平衡,具有较好的群体代表性。在146例脑梗死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为33.6%(49/146),阿司匹林抵抗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在多因素分析中提示高龄为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C0X-2基因rs689466位点阿司匹林抵抗组中CC基因型明显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P<0.05),但COX-2基因rs689466位点低频等位基因C的频率无统计学差异。再次构建模型发现在显性模型条件下,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研究发现COX-2基因rs689466位点等位基因C导致阿司匹林抵抗的可能性更大(OR=3.634,95%CI:(1.350,9.787),P=0.011)。结论:COX-2基因rs689466位点的等位基因C可能与东北地区汉族人群阿司匹林抵抗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