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月诗派”是在胡风的引导下,以《七月》、《希望》为阵地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派别,其创作生涯贯穿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整个过程,也最终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最后一个十年里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而在本文中,对“七月诗派”的论述是从期刊史料的角度展开,力图描绘出一个完整的原始场景。 在论文的第一章,简要回顾了中国新诗在“七月”之前的发展情况,这些背景正是“七月诗人”有高起点创作的前提和基础。而接下来说到胡风,是因为他对《七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付诸巨大的精力营建《七月》,并给予了年轻诗人以积极的指导。可以说,没有胡风就没有《七月》,更不会有“七月诗派”。在第二章里,因为是从期刊角度切入诗派,就需要阐释这个角度的合理性与具体视点。故在本章的第一小节里,笔者对期刊和流派间的相互关系做了梳理,希望为展开下文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这也是本文选题的理论出发点。其后就进入到本文的论述对象《七月》与“七月诗派”。在这节里,主要论述了《七月》是如何作为“七月诗派”的摇篮,为这个诗群营造发展空间的。在最后一章里,通过切入期刊的具体刊载情况总结“七月诗派”的早期风貌,分别从期刊与诗人往来、期刊与刊载诗作、期刊风格与诗派风格的视点做了拆分论述,同时,在文末也提及到诗派在创作上所存在的误区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