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沿海大气亚硝酸的污染特征与来源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硝酸(HONO)是大气中羟基自由基(OH)的重要来源,对大气氧化能力和二次光化学污染物如PM2.5和臭氧(O3)的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目前,HONO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郊区和乡村站点,对沿海地区HONO的污染特征和来源的研究十分欠缺。本研究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青岛开展了两次外场观测(2018年9月15日-11月9日和2019年7月1日-8月25日),采用化学长光程吸收光度计(LOPAP)对大气中HONO的浓度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沿海地区HONO的浓度水平、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海陆差异等污染特征,探索了HONO的昼夜及海陆来源差异,并使用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式(OBM)评估了HONO对沿海地区大气氧化能力的贡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研究了青岛沿海大气HONO的污染特征。观测期间,秋季HONO的平均浓度(±标准偏差)为0.390±0.302ppbv,夏季HONO的平均浓度(±标准偏差)为0.315±0.290ppbv。HONO的日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秋季昼间(06:00-18:00)HONO浓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在夏季昼间HONO维持着较高的浓度水平。利用HYSPLIT模型以及观测期间的风向数据将夏季观测数据分为受海洋气团影响(海洋案例)和受陆地气团影响(陆地案例)两种类型。结果表明HONO日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海陆差异,HONO浓度在夜间累积,海洋气团影响下HONO在昼间维持较高浓度,陆地气团影响下HONO浓度持续下降。
  研究了青岛沿海大气HONO的主要来源途径。通过对夜间气团稳定条件下HONO以及HONO/NO2增长案例的筛选,计算了夜间NO2非均相反应生成HONO的转化率(CHONO)。运用HONO收支计算方法评估了昼间HONO源、汇途径的贡献,定量了HONO未知源的源强(Pother)。青岛沿海大气HONO存在很强的海洋来源。海洋案例中CHONO约是陆地案例中CHONO的4倍(0.045±0.014h-1vs.0.012±0.007h-1)。在中午(11:00-13:00)时段,海洋案例中Pother比陆地案例中高61%(1.83±0.02ppbvh-1vs.1.14±0.07ppbvh-1)。通过相关性分析手段得出了HONO的主要来源途径。夜间海洋案例中HONO主要来自于NO2在海洋微表层的非均相转化,而陆地案例中HONO的生成主要与NO2在PM2.5表面的非均相转化有关。海水微表层上含氮化合物的光解可能是昼间海洋案例中HONO的重要来源,陆地案例中HONO的昼间来源可能与NO2在颗粒物表面的光增强反应有关。
  利用OBM研究了青岛沿海大气HONO对大气氧化性的影响。通过模拟有无观测HONO浓度约束下海、陆案例中AOC、O3和OH自由基的生成速率,评估了HONO对其影响。结果表明HONO对大气中O3和OH自由基的生成速率都有重要贡献且海洋案例中的贡献略高于陆地案例:海洋案例中HONO对OH和O3的贡献分别为76%和24%,陆地案例中HONO对OH和O3的贡献分别为61%和22%。不同季节中HONO对AOC、O3和OH自由基的贡献存在明显差异,秋季HONO对AOC、OH自由基和O3的贡献分别为54%、92%和44%,夏季分别是37%、68%和31%。
  本研究对青岛沿海大气HONO的污染特征、来源途径和对大气氧化性的贡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揭示了沿海大气在海洋气团和陆地气团影响下HONO污染特征及来源的差异,丰富了对沿海大气环境尤其是海洋气团影响下HONO的科学认识,为HONO的模型模拟研究及沿海地区大气环境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的时代背景下,畜牧业也正逐步进入到以信息化、智能化和无人值守为特征的4.0时代。奶牛养殖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由于对日粮饲喂效果缺乏准确的预测和正确的评价,进而导致缺乏精准的日粮配合、饲喂管理和科学决策,并由此表现出日粮利用率低、饲喂浪费严重、粪污排放大和环境污染重等现象普遍存在,对
学位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作物产量居世界首位,每年都要产生数亿吨的农作物秸秆。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农作物秸秆的污染和处理问题日趋突出。另一方面,秸秆又是十分宝贵的可利用资源,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5种途径。基于秸秆有多元化利用方式,秸秆的收集就显得尤为重要,恰逢国家近年来注重环境保护,对秸秆的回收有很大的补贴力度,秸秆回收迫在眉睫。秸秆回收最
学位
油菜除油用外,其饲用、菜用、肥用、花用和蜜用等功能不断被开发和利用。针对饲用油菜生物量变化大、含水率高,缺乏适用的收获机械的问题,结合饲用油菜植株高粗、脆嫩的生物学特性,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小地块经营模式的饲用油菜收获机,确定了其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及工艺流程。为实现物料在切碎过程滑切省力,提出了一种“人”字形排布的滚刀式切碎器结构和一种交错排布的甩刀式切碎器结构,开展了台架对比试验确定了滚刀式切碎装置
随着近几十年人口剧增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含有氮磷等元素的营养物质输入水体,水体富营养化愈加严重,导致某些藻类及蓝细菌异常增殖,形成蓝细菌水华现象。铜绿微囊藻是水华蓝细菌中的优势种,它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微囊藻毒素,使水体水质受到影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蓝细菌水华的发生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如氮磷营养盐的浓度、温度、光照等。而蓝细菌这一古老的微生物本身也具有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比如细胞
含油废水作为工业生产的副产品来源广泛,其来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气、食品和饮料、航运和海事、制革、纺织、金属和机械加工等行业。含油废水的肆意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含油废水的处理是环境工程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与传统技术相比,膜技术具有渗透通量高,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不需要额外的化学品投入等优点,是一种经济有效处理乳化含油废水的技术。然而,传统的膜技术由于油滴在膜表面沉
学位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具有毒性、腐蚀性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它主要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生产活动中。硫化氢不仅会增加天然气、合成气等有价值的能源或化学产品转化的成本,还会破坏臭氧层,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对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以及农作物造成严重的损害。该研究为了解决生产工艺过程中释放的二次污染物中普遍存在恶臭气体硫化氢的问题,共构建了三种绿色新型的脱硫体系,分别为W、V取代型的杂多化合物/水溶液的体系、以硫为中
学位
菜籽油是我国需求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油之一,近年来,人们对菜籽油的需求量逐年递增,我国菜籽油产业快速发展,我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食用菜籽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由于中国的菜籽油生产全过程中(包括农业种植过程、工业加工生产过程和运输等过程)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且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愈加重视,对菜籽油产业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势在必行。因此,本研究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为框架,对菜籽油生产全过程的能源
学位
本研究以生物质浒苔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水热-冷冻铸造和热解碳化技术制备出不同类型的浒苔基气凝胶,用于溢油清理和油水分离。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浒苔基气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性能的样品。利用现代仪器对样品进行表证分析,明确样品改性前后变化规律。结合含油废水的物理化学特性,评估浒苔基气凝胶在不同油/水环境中的处理效果,揭示其吸附机理和分离过程,为浒苔在溢油清理和油水分离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
学位
醛类化合物含有醛基官能团,既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又具有一定的氧化性,故而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丙醛、丁醛作为石油化工中重要的原辅料,在各类石化产品的生产有着广泛的应用,有研究表明丙醛、丁醛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刺激与伤害,对肝脏等器官也会产生损伤,导致机体组织发生溶血现象。本文从细胞层面上评价丙醛、丁醛诱发小鼠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的毒性效应与机理,并从分子层面上研究了与氧化损伤直接相关的过氧化氢
学位
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其中,全球变化型干旱,即干旱和高温的结合,预计将对植被生长和全球碳循环产生深刻的影响。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敏感,是了解植被生长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生物学指标。气候变暖已经显著地提前了北半球植被春季物候开始的时间。这种由气候变化驱动的植被物候变化可以通过调节碳、水和能量交换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季前干旱和变暖对不同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