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响应g--C3N4/TiO2--PVDF膜的制备及油水分离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ng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油废水作为工业生产的副产品来源广泛,其来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气、食品和饮料、航运和海事、制革、纺织、金属和机械加工等行业。含油废水的肆意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含油废水的处理是环境工程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与传统技术相比,膜技术具有渗透通量高,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不需要额外的化学品投入等优点,是一种经济有效处理乳化含油废水的技术。然而,传统的膜技术由于油滴在膜表面沉积容易引起的膜污染问题,会导致膜的通量及使用寿命降低,能量损耗和维护成本增加。亟需设计开发经济有效的膜技术克服以上问题。
  光催化技术可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在环境净化、医疗卫生、防臭消臭等领域起到降解有机物和消毒杀菌的作用,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反应器中悬浮的光催化剂粉末,很难从处理过的水中分离出来并进行二次利用,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光催化技术与膜技术的结合,可以在油水分离的同时降解有机污染物,减少孔径阻塞,防止油层的形成,从而提高膜通量及使用寿命;同时也解决了光催化剂难于回收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制备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g-C3N4/TiO2-PVDF超滤膜,利用该材料优异的光响应能力,构建超亲水/水下超疏油界面,以达到分离乳化油水的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使用sol-gel法制备了g-C3N4/TiO2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通过XRD、UV-vis等方法证实g-C3N4与TiO2成功结合,且复合材料光响应能力提升。通过化学键合法制备g-C3N4/TiO2-PVDF膜,分析了膜的形貌结构与理化性质。结果显示,复合材料成功负载于基底膜表面,膜表面粗糙度降低,孔隙率提高,膜表面亲水性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光驱动下,膜表面获得了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性质,表现出潜在的渗透性能、截留性能和抗污染性能。
  以煤油、甲苯、大豆油、己烷、石油醚五种乳化油水为模拟污染物,探究了在可见光驱动下g-C3N4/TiO2-PVDF膜的油水分离性能、抗污染性能、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可见光照射可明显提高复合膜的各项性能,与黑暗条件下相比,其纯水通量可提升2.2倍;截留效率可提升至97.7%以上;截留通量可提升至371LMH以上;在连续12h分离实验中,截留通量损失率只有28.7%;经光照再生后的截留通量几乎完全恢复,截留效率始终高于99%。复合膜对油水乳化液的高效分离、抗污染性能和再生性能得益于光催化下在复合材料表面生成的·OH,·OH的存在有助于构建超亲水/水下超疏油界面,在分离乳化油水的过程中,水分子于该界面附近形成一层水膜,在隔绝油滴入侵的同时使水顺利通过。此外,·OH可降解膜表面的有机污染物,促进了膜的快速再生。
  (2)使用水热法制备不同晶型的TiO2(001)型光催化剂,并将其与g-C3N4结合,通过层层组装法制备了g-C3N4/TiO2-PVDF膜。结果显示,取g-C3N4/TiO2材料负载量0.61mg/cm2时,油水分离效果最佳。
  以煤油、甲苯、大豆油、己烷、石油醚五种乳化油水为模拟污染物,探究在可见光驱动下g-C3N4/TiO2-PVDF膜的油水分离性能、抗污染性能、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可见光驱动的复合膜纯水通量可达2003LMH;在具有极高的截留效率(大于99%)的同时,截留通量可达665LMH;经过6h的连续截留实验,光催化膜的截留通量仍然可达264LMH;在8次光照再生实验中,光催化膜表现出稳定的高截留通量及效率。
  (3)相较于g-C3N4/TiO2(101)-PVDF膜,g-C3N4/TiO2(001)-PVDF膜在光响应能力、截留效率、截留通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PVDF膜上负载的不同复合材料起到关键作用。g-C3N4/TiO2(001)的粒径明显小于g-C3N4/TiO2(001)的,而且其表面积更大,光电流密度、电荷转移率更高,意味着反应活性位点的增多及反应活性的增强,使其具有更加优异的光响应能力,在相同条件下,g-C3N4/TiO2(001)所能产生的·OH更多。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曝气滴灌是一种可依据作物水肥气实时需求,通过地下滴灌系统定量向作物根区协调输送水、肥、气的新型灌溉技术,可实现作物水肥高效利用,对作物增产提质有重要意义。曝气滴灌改变了土壤有效氧含量,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进而影响着土壤硝化、反硝化过程,导致N2O排放发生改变。然而,这种新型灌溉技术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子仍不清楚。研究中设置了施氮、灌水和增氧3因素2水平试验,通过室内土培试
学位
滦河因特殊的地理及气候原因,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了流域内人民的生命安全,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潘家口水库位于滦河干流,在对下游洪水的防控中起主要作用,实际上承担了下游主要防洪任务。对潘家口水库防洪调度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在分析汛期洪水特性的基础上,对水库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洪调度研究。针对潘家口水库现状洪水调度没有充分考虑下游防洪要求的问题,本文将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区域的汛期洪水特性和水
学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年产玉米秸秆约2.16亿吨,大量玉米秸秆直接焚烧,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制备富含甲烷的生物气,不仅有效处理固体废弃物玉米秸秆,且产生可利用生物能源,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然而玉米秸秆复杂的纤维素结构特点决定了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气效率低。预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破坏玉米秸秆的木质素纤维素结构,提高厌氧发酵性能。特别是尿素氨化预处理,不仅能够有效破
学位
厌氧发酵方式已被广泛的用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并已获得了一定的效益。然而,在遗传基因与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同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有机组成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脂肪等)存在较大差异,而有机组成成分是直接决定底物生物可降解性和厌氧发酵产甲烷潜能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不同种类的木质纤维素类废弃物的厌氧发酵特性因此缺乏一致性和规律性,给这类生物质的高效资
在“互联网+”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的时代背景下,畜牧业也正逐步进入到以信息化、智能化和无人值守为特征的4.0时代。奶牛养殖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由于对日粮饲喂效果缺乏准确的预测和正确的评价,进而导致缺乏精准的日粮配合、饲喂管理和科学决策,并由此表现出日粮利用率低、饲喂浪费严重、粪污排放大和环境污染重等现象普遍存在,对
学位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作物产量居世界首位,每年都要产生数亿吨的农作物秸秆。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农作物秸秆的污染和处理问题日趋突出。另一方面,秸秆又是十分宝贵的可利用资源,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5种途径。基于秸秆有多元化利用方式,秸秆的收集就显得尤为重要,恰逢国家近年来注重环境保护,对秸秆的回收有很大的补贴力度,秸秆回收迫在眉睫。秸秆回收最
学位
油菜除油用外,其饲用、菜用、肥用、花用和蜜用等功能不断被开发和利用。针对饲用油菜生物量变化大、含水率高,缺乏适用的收获机械的问题,结合饲用油菜植株高粗、脆嫩的生物学特性,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小地块经营模式的饲用油菜收获机,确定了其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及工艺流程。为实现物料在切碎过程滑切省力,提出了一种“人”字形排布的滚刀式切碎器结构和一种交错排布的甩刀式切碎器结构,开展了台架对比试验确定了滚刀式切碎装置
随着近几十年人口剧增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含有氮磷等元素的营养物质输入水体,水体富营养化愈加严重,导致某些藻类及蓝细菌异常增殖,形成蓝细菌水华现象。铜绿微囊藻是水华蓝细菌中的优势种,它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微囊藻毒素,使水体水质受到影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蓝细菌水华的发生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如氮磷营养盐的浓度、温度、光照等。而蓝细菌这一古老的微生物本身也具有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比如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