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论文重点探讨中医正骨疗法对于临床骨折治疗的优越性,同时冀求以现代骨科医学知识对人体的骨骼及骨折愈合的通路进行深入详细的阐述,对中医骨伤发展历程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我国中医骨伤流派代表之一的华山正骨流派手法治疗骨伤疾病作为切入点,通过临床案例生动详实地论证中医骨伤的手法复位也即功能复位对骨折治疗的作用及科学性。我国中医骨伤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至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在各个历史时期解决了人民的重大疾病问题,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萌芽于远古到公元前476年时期,在战国、秦汉时期形成了基本的骨伤理论,在三国两晋五代隋唐时期,我国的骨伤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宋元时代医学百家争鸣的局面下骨伤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升华,明清时期伴随一些新理论的提出,我国的骨伤科进入了全胜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骨伤科进入了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伴随现代医学的普及,骨伤理论和技术得到了巨大的继承和发展。然而从中医骨伤的发展历史来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中医骨伤在发展过程中更过的是技术上的经验累积,而经验性的技术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传承发展起来也具有不稳定性。其骨伤理论并没有重大的突破,其理论架构还是中医基础理论为主,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因此其研究的方向不会是具体的人体实质性的结构研究,其理论属于非形态学的理论,然而人体骨骼是形态结构,其相对应的理论也应该是以形态学为主,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等。在今天,中医骨伤的发展需要解决这个理论上的不足。方法:1.以现代生理解剖学知识阐释人体骨骼的组织形态结构,骨骼的生长发育以及骨骼的生理学功能;阐释骨折愈合的病理过程,愈合的条件和基础,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2.通过文献回顾我国中医骨伤的发展历程,梳理目前中医骨伤的发展状况,目前中医骨伤流派的发展脉络,重点介绍华山正骨流派发展传承、学术思想及其特色诊疗技术。3.选用股骨粗隆间骨折为切入点,详细介绍手法复位的具体操作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运用华山正骨特色手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有效率为98%,无效率为2%,其受伤原因机械伤、摔伤、砸伤较多,受伤人群中成年人中青年多于儿童和老年人。其中2%的无效率是由于病人的骨折为陈旧性骨折,其骨折发生时间已超过4周以上。华山正骨认为,如病人接受,可以再次将受伤处骨头折断,然后重新整复结论:中医正骨疗法在骨伤疾病的诊疗上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虽然现代医学非常先进,但是中医正骨疗法依然是现代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需要大力挖掘和继承中医骨伤诊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