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理性思考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so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关涉生活。人的存在有生活与非生活之分。生活有两个前提,一为生活世界,二为自由。失却此二者,人便陷于非生活状态。预设生活应为自主的、完整的、现时的、审美的。审视传统课程,教室(封闭的空间)、知识(外在的权威)、师生(对峙的两极)都表明课程远离生活。原因有二:一为机械式的生活准备说;一为工具理性。旧的课程正受到严峻挑战及冲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课程有可能并有必要走进生活。 改革传统课程途径之一便是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回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及杜威的“活动课程”。二者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也存在着局限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走进生活为理念,主要有三个特性,即体验性、过程性、知识的建构性。 走进生活的预设也带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应为与难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观念的转变。其中包括教师的观念、学生的观念、教育行政工作者的观念以及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与看法。2.教师的培养。3.操作上的难题。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末,作者师出福建华南女子学院,毕业后在母校从事教育工作十余年,对女子高等教育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福建华南女子学院从创办至今已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道路
论文第一部分论述了实施创新教育是步入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分析了无论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个人主体性的张扬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一个宽容的时代,一个选择的时代已然出现.但社会的转型也带来了道德教育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在长期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经费的筹措和分配方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许多,例如我国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整体比
21世纪是中国全面走向世界舞台,与世界接轨的时代,语文教育怎样走出自己的困境,实现与现代化的接轨,使语文能够成为有利于推动高科技知识的存储传递、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和科
该文即是围绕南京金具研究所的委托项目,立足于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首先从输电线微风振动现象的物理分析入手,了解输电线从防振设计到实际应用中所需考虑的重点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