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是高等学校办学治校的首要问题。我国的高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高校,高校的首要职责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价值观教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事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是否牢固,事关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使命完成的如何,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提供了价值评判标准和实践指导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基本导向。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程度,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尺。因此,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大学生接受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管理者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长效机制展开研究,通过五个章节具体展开论述。第一章绪论,阐述了选题意义,对价值、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念辨析,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第二章论述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本章分别从高校人才培养的使命要求、文化传承的职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中国梦”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三章分析了当前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对社会不良风气、互联网弊端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重视不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全面不到位、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模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足等。第四章提出了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把握的四个方法,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第五章论述了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应着力构建具有指导性的组织领导、队伍保障和制度评价约束等长效工作机制,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长效性和稳定性。结语总结全文观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下一步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