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三代汽车钢兼具高强度和高韧性的优点使其在汽车工业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中锰钢利用TRIP效应来改善其力学性能,TRIP钢的一个主要微观结构特征即少量残余奥氏体与大量铁素体,这种亚稳态奥氏体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会诱发马氏体相变,提高材料的加工硬化率并改善其可成型性。本文围绕中锰钢展开如下研究:(1)中锰钢的断裂机理:介绍了断裂理论,并用其中的几种方法对中锰钢的断裂韧性进行表征。通过原位力学测试系统对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代汽车钢兼具高强度和高韧性的优点使其在汽车工业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中锰钢利用TRIP效应来改善其力学性能,TRIP钢的一个主要微观结构特征即少量残余奥氏体与大量铁素体,这种亚稳态奥氏体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会诱发马氏体相变,提高材料的加工硬化率并改善其可成型性。本文围绕中锰钢展开如下研究:(1)中锰钢的断裂机理:介绍了断裂理论,并用其中的几种方法对中锰钢的断裂韧性进行表征。通过原位力学测试系统对中锰钢进行高温和常温下的准静态拉伸试验,观察中锰钢在拉伸过程中的裂纹扩展行为,拉伸过程中发生马氏体相变并会因此产生大量的二次裂纹。对断裂后试样进行断口形貌分析,从微观角度判断其断裂机制为微孔洞聚结型韧性断裂与微解理脆性断裂的混合断裂模式。在准静态拉伸过程中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记录中锰钢裂纹尖端的实时情况变化,并用裂纹尖端张开角度法对中锰钢在常温下的断裂性能进行初步表征。将数字图像相关法与基本断裂功实验结合,测定中锰钢在常温和高温下的基本断裂功大小。高温下由于材料软化以及没有相变生成的马氏体,因此其断裂性能较好。(2)中锰钢的疲劳特性:通过原位力学测试系统对中锰钢进行高温和常温下的疲劳小裂纹扩展试验,观察中锰钢在不同温度下的实时疲劳裂纹扩展行为,测定中锰钢在不同温度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实验表明,中锰钢在疲劳载荷下出现裂纹分支和次裂纹扩展现象。由于常温发生马氏体相变会提升中锰钢的屈服强度,以及马氏体相变产生的残余压应力抵消部分裂纹扩展所需能量,因此常温下的疲劳小裂纹扩展速率要低于高温,且常温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门槛值较大。随着应力强度因子幅度的增加,马氏体相变引入的残余压应力对疲劳性能影响逐渐减弱。
其他文献
聚丙交酯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而成为广受关注的高分子材料。但是,聚丙交酯本身固有的一些不足之处限制了其工业应用。例如,它的热稳定性较差、药物渗透性
时间序列数据是一组具有顺序关系的实值型数据的集合,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类数据通常存在数据规模大、局部形状特征丰富和数据维度高等特点。随着传感器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被用于科学研究和深入的数据挖掘。在过去几十年间,大量的研究人员也针对时间序列数据挖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时间序列分类问题是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重要任务之一。尽管在时间序列分类问题的研究上已经取得很多有效的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市值管理的概念越来越为上市公司管理者、经济学家重视,这与近二十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变革有着很大的关系。2005年,中国股市初始进行股权分置改革,随着十多年的不断深化落实,资本市场中的非流通股进入到证券市场中进行正常流通,实现了同股同权,逐步解决了 A股市场相关股东之间的利益不平衡问题而引发的种种问题。这极大地改善了改革前,大股东不关心股票交易市场价格的怪相,
目的:探讨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肿瘤体积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预后之间的关系,为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cc RCC)提供新的预后因子。方法: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
目前我国的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并且由于能源危机以及环保等相关问题,使得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成为目前汽车行业研究的热门。但续航里程的不足是制约电动车发展的最核心问题。因为电动车的能量状态(State-of-energe,SOE)无法直接测量,受影响的因素又太多,所以使得电动车续航里程估计不够准确。给乘客带来的里程焦虑使得电动车续航里程进一步缩短。因此准确的估计电动车的剩余能量状态有助于电动汽车事业的发展。
基于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的无损检测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快速发展。相较于传统检测手段,探地雷达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成像清晰的优点。目前GPR数据的解译工作主要依赖于有经验的从业人员人工处理,难免存在评价标准不统一、解译效率低等缺点。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研究并实现了一套用于混凝土结构病害自动定位、分类和测量的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基于病害特征分
研究目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表现为激素抵抗、激素依赖或反复复发,其预后差,易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RNS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其发生,其
随着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世界能源消耗快速增长,其中建筑能耗已占全球能源消耗的21%,而中央空调系统(HVAC)能耗又占据建筑能耗的50%。当前恒定室温范围的能量供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能源浪费,同时忽略了人的感受。实时非接触式的人体热舒适感知是缓解能源浪费,实现“以人为本”智能建筑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基于视觉传感的方法,从人体姿态和皮肤纹理的角度,研究了非接触式人体热舒适感知的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如
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类非线性生物细菌模型(抛物型耦合方程组).分别从Galerkin有限元方法和H1-Galerkin混合有限元方法的角度,得到了不同全离散格式下的二重网格算法的超逼近和超
聚乙烯醇工业中的副产物乙酸甲酯(Methyl acetate,MeAc)与溶剂甲醇(Methanol,MeOH)形成共沸物,可以采用萃取精馏、变压精馏和膜分离等特殊方法进行分离,但经济性较差,而将M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