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教育是人类应对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而带来环境问题所提出的时代新课题,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础任务。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理应成为传播生态文明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为实现美丽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安徽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出发,提出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的思考与兴趣,并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通过梳理学术界对生态文明教育相关内涵的论述,归纳总结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并阐述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分析安徽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及其成因。首先通过问卷对安徽省部分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情况开展调查。然后利用Excel、SPSS等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总体情况分析和特征因素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安徽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总体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一方面,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呈现出“高认同度、低认知度、践行力度不够”的特点;另一方面,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在观念上欠重视,在内容上欠丰富,在形式上欠创新,在实施上欠系统。究其成因,本文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社会、政府、学校、学生四个角度展开分析。第四部分探讨加强安徽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一是通过强化政府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法律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保障作用以健全生态文明教育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二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并采取渗透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来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课程体系;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四是将重点提升专业教师的教研水平与全面培养非专业教师责任感相结合来培育高素质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力量;五是从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加大绿色大学创建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