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旧”改造是个广泛而系统问题,要从民生、政策、市场等多方面看待,对实施者的综合能力是个巨大的考验。如由政府主导进行“三旧”改造工作,会对政府的工作造成巨大的压力,挤压政府的行政管理资源,且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原则。故目前由开发商主导“三旧”改造已逐渐成为趋势。但是,开发商在进行旧城改造的前期工作时,需要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及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此时,开发商与政府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打消开发商对未来的担忧,并能让开发商对未来的收益作出详细的分析预判,可有效提高旧城改造的成功率。但目前单一的“招拍挂”的土地出让方式是由政府单方向的传递信息,缺乏沟通的途径,新的土地出让方式就成为了推动“三旧”改造的要因之一。近期,国土资源部对于“勾地”的提法,即欲对尚不完善的土地出让政策进行“堵漏”。其显著特点是信息来源的充分性、供地计划的针对性和信息的对称性。此方式提供了在土地出让前开发商与政府进行谈判交流的平台,让双方在能够“三旧”改造进行之前充分沟通,消除顾虑、达致共赢。但如何通过勾地法促进旧城改造的进行,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笔者所经历的某“三旧”改造项目,具体操作方式为政府根据法定图则的详蓝规划,先委托某开发商对一个旧村进行拆迁,项目完成拆迁,从毛地变成净地后,由开放商提出项目相应规划设计标准数据,由政府对规划设计条件进行审核调整后,在一级市场进行土地使用权拍卖。此土地转让方式正是借鉴了“勾地法”的形式,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本文拟以此例为蓝本,首先对“三旧”改造的X项目进行剖析,分析勾地条件的变化对项目预期的经济影响;再根据开发商的预期收益区间,得出勾地条件的调整区间,以此作为与政府洽商的依据;最后、在双方对勾地条件达成一致,土地挂牌后,分析勾地条件设置对开发商获取土地所形成的优劣影响。通过此文的阐述,能对“勾地法”这一新生事物与“三旧”改造项目的结合有较为详尽的讲解,对后期采用勾地法的“三旧”改造项目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