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预测、决策、控制与考核的依据,制定一套完整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体系,系统、客观、准确的评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理论尚未形成体系,缺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的逻辑框架,一方面使得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理论研究缺少全面的归纳和系统的演绎,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使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各种理论不能深入和融合,出现“只见花开,不见结果”的局面。同时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传统的仅基于投资者的角度对信息披露的评价已不能满足上市公司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如何评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也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本文基于信息商品理论,利用经济学的供给需求原理,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供给与需求矛盾进行分析,提出协调目前我国信息供需不均衡的机制就是培养有效利益相关者,基于有效利益相关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评价,实现需求引导供给,增强供给方信息披露的动力,从而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 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目标出发,即上市公司提供的信息最终目的是满足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从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基于有效利益相关者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的相关思想,构建了相关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逻辑框架。对于信息披露相关性的评价,从复式记账法下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出发,对有效利益相关者的范围及类型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有效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最终从有效利益相关者对经营状况、资产状况、投资与理财业绩、发展规划、风险揭示五个方面来设计分析的维度,并根据我国现行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量化系统。对于难以量化的信息披露可靠性评价,分别从影响可靠性的过程因素、结果检验、外部评价情况三个方面设计分析维度。最后,选取我国2011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并提出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