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民事公益诉权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ij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侵犯环境权益而引起的民事纠纷日增多,理论上,多数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环境公益诉讼领域。在司法实践中,尝试采取设立环保法庭措施,但是,环境公益诉讼在当前情况下困难重重。究其原因,笔者以为,这是学界很少关注环境公益诉权。现实中人们因为或不具有环境诉权或不懂得如何正确行使环境诉权保护自已和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导致环境公益诉讼举步维艰。  狭义诉权一般指民事诉权,随着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狭义诉权已经不能涵盖所有诉权的内容,于是环境诉权这一新型诉权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其中,环境权诉权是环境诉权的核心。法律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民事诉讼是动态的,诉讼理念一直被更新。因此,公益私益的二元保护机制被打破,公益救济也可用诉讼方式完成。笔者主要在借鉴美国环境公民诉讼和英国法务长官制度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相关法律中明确环境权。因为环境权是环境诉讼的基础,是环境诉权的根基。笔者以为环境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宜居环境的法律权利。在环境民事公益诉权的主体资格上,突破“直接利害关系”的原则,赋予公民个人、环保团体组织、环境资源管理部门、检察机关等环境民事公益诉权,鼓励并刺激其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受案范围上,又主要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的案由增加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纠纷。完善及专门环境审判组织即环保法庭为环境民事公益诉权的运行提供场域。  笔者以为对于环境民事公益诉权的理论研究将会打开环境公益诉讼研究崭新的局面,使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决心更加坚定,司法应对更加从容。
其他文献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宝库,21世纪是人类大规模开发海洋的新时代,开发海洋的主要方式是填海造地,填海造地用海项目属于永久性改变所使用海域自然属性的一种用海方式,必
:从实用角度出发 ,基于结构分析构建了自由手写体小写拉丁字母联机识别实验系统 ,并提出字元对象组合判别细分类算法。该算法不仅能够压缩细分类代码量数十倍 ,大大降低调试、扩展和维护难度 ,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训练样本收集不全造成的字典模板不足 ,提高系统正识率 ;此外 ,文中列举了本系统的两级分类特征。
本文以张澜的地方自治思想和实践为主线,来探讨宪政视野下地方自治的运作规则。通过对宪政视野下张澜地方自治思想和实践的分析具体总结张澜地方自治思想中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
证明妨碍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一种不正当行为,具体是指在诉讼前或者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或者诉讼外第三人,故意或过失地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证明活动设置障碍的行为。这一妨碍行为,
学位
随着网络等高科技传播手段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便捷,互动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全球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种大背景的影响下,民意也呈现出了新的趋势,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