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构造变形的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uang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三维粘弹性拉格朗日非连续变形有限元(LDDA)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印度和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大陆介质粘性对陆—陆碰撞变形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的有关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幅度等研究成果,初步给出了长时间尺度上两大陆介质的平均粘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塔里木地块在青藏高原隆升中所起的作用。最后,以现有GPS观测资料为约束,分析了青藏高原下地壳粘性流动和断裂深部延伸带内介质剪切应变相对集中两种机制对地壳表层弹性变形的影响,给出了青藏高原下地壳现今的平均粘度结构。主要认识如下:   (1)当两大陆板块介质粘性相同时,只有当粘性系数不小于1023Pa·s时,碰撞过程中才可能发生明显的俯冲。要形成高大的山脉,则要求粘滞系数接近1024Pa·s量级或更大些,此时难以形成宽广的高原;当两大陆块体粘性有较大差异时,粘性较小的板块一侧平均高程大幅度增加,两板块间俯冲作用的强度明显减弱,地貌表现为山脉与高原共生,或者以高原为主,山脉不明显。   (2)假设青藏高原现今地表海拔格局是上新世以来快速隆升的结果,根据数值模拟结果,3-5Ma以来的长时间尺度看,印度板块岩石圈平均粘度可能在1025Pa·s量级,欧亚板块岩石圈平均粘度约为6×1023Pa·s量级,受两大陆介质枯性较大差异的控制,该阶段印度大陆向青藏地区下的俯冲作用很弱,因俯冲作用吸收的缩短量仅占相同时间段内印度向北总的位移量的17%。   (3)从塔里木地块在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看,高原南北两侧边界断裂摩擦系数相差不大;如果印度大陆向高原下俯冲角在30°左右,则塔里木地块向高原下俯冲角在60°左右,受高原南北两侧边界断裂产状不同的控制,在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塔里木地块更多起阻挡作用。   (4)对青藏高原现有GPS观测资料的合理解释要求青藏高原下地壳介质普遍表现为低粘度,同时要求在青藏高原活动断裂向深部的延伸带内,存在着下地壳延性剪切变形的相对集中。但对GPS观测资料的两种不同解释机制在高原内部不同地区,所处的地位有所不同。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地区,为了减小对GPS观测资料的解释误差,模型明确要求该地区下地壳介质粘度普遍偏低;相反,在青藏高原的中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用断裂深部延伸带内延性剪切应变相对集中来解释GPS观测资料更好,暗示在青藏高原的这两个地区的活动断裂深部延伸带内更可能存在着下地壳延性剪切变形的相对集中。   (5)忽略青藏高原下地壳介质粘度的横向差异,为了对GPS观测资料的预测可以做到一级近似,要求现今青藏高原下地壳平均粘度大于1022Pa·s,小于5×1022Pa·s,同时在青藏高原活动断裂的深部延伸带内介质的粘度约为1021Pa·s.受青藏高原高海拔和下地壳低粘度的控制,重力作用对现今青藏高原地壳运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湖泊沉积物包含着丰富的生物和地球化学信息,是开展古环境、古生态以及古气候研究的重要载体。随着对湖泊沉积物研究手段的多样化,研究层次也愈加深入。国内外学者根据青海湖岩
稳定同位素的分馏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温度越高,分馏越小,若温度升高到1000℃以上,一般很难有可观测到的同位素分馏。组成均一的熔体中,在温度梯度作用下,系统中某些组分自发产生浓
本文系统研究了云南地区下寒武统黑林铺组玉案山段澄江动物群中最常见三叶虫分子中间型古莱得利基虫(Eoredlichia intermedia),研究成果包括三个部分:1.通过修理、绘图、描述众
人们在很早之前就通过地震学和宇宙化学的数据认识到,地核的主要成分为铁镍合金,其中铁和镍的含量分别为85%和5%(wt%),剩下的10%为一种或多种轻元素组成。碳作为重要的轻元素之一而
公元1898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一场“百日维新运动”震撼朝野,谭嗣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唱慷慨赴死,惊天地,泣鬼神!这一年,在中国第一
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最广泛的岩石组合为孔兹岩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凉城一集宁一带。这些孔兹岩中又发育有大量的富含石榴子石的花岗岩。前人对这些石榴子石花岗岩进行了大量的
包含天山在内的中亚型造山带(CAOB),由于复杂的造山和演化过程,近年来成为地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古生代晚期强烈的玄武岩喷发、断陷作用、大面积具有正ε(t)值特征的幔源花
本文对赋存在上石炭统-下三叠统各个层位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的来源、性质、成矿温度和压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矿床的解剖,作者认为铜陵矿集区主
如今,互联网以商业公司为主体把内容往网上搬、赚取广告收入的主页时代早已褪尽铅华,自从Web2.0让人们通过各种沟通平台跨越国界交流信息、分享作品,整个人类在这里合为一体;
文章对汉语名词和动词的心理语言学实验研究进行综述.其中主要包括儿童语言习得(产出和感知实验)、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rMRI)、脑电事件相关电位(ERP)等技术手段展开的词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