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园林植物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yueyue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园林植物对空气微生物的抑菌作用,本研究以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为样地,选取园林绿化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桂花、香樟、杨梅和竹4种景观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沉降法,于2007年12月-2008年11月对所选样地空气微生物浓度进行了全年监测,分析了林地空气微生物浓度的时空动态变化,并对不同植物抑菌效益进行评价。主要结论如下:1、4种林地空气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浓度在不同季节呈现规律性的日变化:细菌浓度日变化基本上是早晚较高,中午达到最低值,抑菌作用最强,大都高于50%;真菌和放线菌浓度的日变化趋势均是在13:00-16:00相对较高,早、晚相对较低;林地内真菌和放线菌在10:00或13:00抑菌作用最弱,起到促进作用。2、4种林地空气细菌浓度的年内动态变化规律大致相同,空气细菌和总微生物浓度都是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季和秋季基本持平,真菌浓度则是春季最高,夏季最低,放线菌浓度是夏季出现最高值,春季含量最少。林地对空气细菌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香樟林全年抑菌率都小于50%;桂花林有6个月的抑菌率超过50%;杨梅林仅5月和7月小于50%;竹林的抑菌率全年都比较高,除1月和5月外,其他月都大于50%;而真菌和放线菌却起到了促进作用,增加了0.5-2倍。3、林内植物对其周围空气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抑菌能力随着离植物水平距离的变远,抑菌作用减弱;空气细菌浓度在距地面0-1.5m处,随着高度的增加,浓度逐渐减小,而2.0m又有所增加。空气真菌和放线菌则是在距地面0.5m处比0m略有增加,然后不断减小,1.5-2.0m又略有增加。4、4种植物的提取液对空气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都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抑菌作用增强。从林地空气微生物的测试、植物提取液的抑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说明植物通过释放体内的VOCs可以抑制空气微生物的生长。以上研究表明,4种林地在降低空气细菌浓度、改善空气质量具有显著作用,植物释放的VOCs能进行净化空气,所以在今后的园林建设中除考虑竹、桂花、杨梅的色彩、姿态及香气外,建议更好的利用其杀菌、抑菌的生态价值,进行合理配置。
其他文献
增强现实出版物是新媒体技术与出版行业相结合的创新应用,近两年凭借其独特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迅速成为数字出版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目前该类出版物的行业发展尚未成熟,产业链
近年来德育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关注,主题班会是德育工作的主战场,也越来越受到各技工院校的重视,主题班会究竟应当怎样设计与实施,怎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和理想效果
分析了近年出现的桥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和连续刚构体系,结合体系目前的设计现状,对现行设计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设计中需完善和改进的问题,从而使该桥梁体系更经济合理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休闲价值观中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原则几个方面,旨在引起社会更多人的关注,提高人们对中国传统休闲文化的认识。
在城市网络化运营的状态下,乘客对路径的选择决定客流的时空分布,是客运组织的关键。本文对影响乘客在网络化路径选择主因进行分析,建立路径广义费用函数模型,应用有效路径搜
线路故障与其它故障相比,具有较难定位的特点。对此作者根据自身多年来的维护经验,介绍了航电系统线路故障的分类、原因,并结合典型故障分析,形成了相应维修对策。
鄭玄《六藝論》明確記載戴德編《大戴禮記》,其後學者意見不一,或認爲秦漢間人所撰,或認爲東漢禮學家所輯,或認爲後人僞輯。三種反對觀點或受思想局限的制約或源於對古籍認識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蓝莓干中的原花青素的含量,用于评价产品的优劣。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与水,比例为75∶20∶5;流
南华大学氡实验室的220Rn室中混合222Rn、220Rn子体浓度的定值,采用的是五段法,然而此测量方法操作麻烦、测量时间长(10h以上),康玺等人建立的α能谱法缩短了测量时间,但仍然需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都纷纷采用了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教育领域,也更加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备受教师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