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等静压制备镍基粉末高温合金的工艺与组织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镍基高温合金是航空航天发动机的主要成形材料,需具备承受高温、高压和高动态载荷的综合性能。该材料合金化程度高,采用传统成形方法面临易偏析、难变形和难加工等问题。热等静压(Hot Isostatic Pressing,HIP),结合模具控形技术,利用高温高压复合载荷致密化金属粉末,可以实现复杂零件的整体成形。但该工艺尚不成熟,宏微观性能演变机理不完全清楚,热处理机制、高温性能及其失效机制尚需探索。为此,本文选用两种镍基粉末高温合金作为研究材料,研究HIP温度、冷却速率和三种热处理制度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以及合金高温磨损性能及其失效机制。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HIP温度对FGH4097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合金显微组织演变规律与失效机制。当HIP温度低于γ’相溶解温度时合金组织为树枝晶组织,基体中原始粉末颗粒边界(Prior Particle Boundaries,PPBs)数量多,裂纹易在PPBs处萌生并扩展,失效方式为沿晶断裂。当HIP温度稍高于γ’相溶解温度时合金组织为等轴晶组织,细小γ’相在晶内弥散分布,基体中PPBs数量减少,失效方式为穿晶断裂。在本研究条件下,提高HIP温度,合金的抗拉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在1200℃达到最大值,高于FGH4097技术标准。该研究揭示了热等静压工艺参数,微观结构和拉伸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工艺优化以及后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2)研究了HIP冷却速率对FGH4097和Inconel 718两种高温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随冷却速率增大,FGH4097合金中γ’相平均尺寸由0.61μm减小到0.15μm,经850℃时效处理后,屈服强度提高。当冷却速率提高到3.33 K/s时,合金屈服强度最大(室温:1183 MPa,650℃:1125 MPa)。增大HIP冷却速率,有利于FGH4097合金性能调控。对于Inconel 718合金,提高冷却速率,合金平均晶粒尺寸由21.9μm增大到51.8μm,拉伸强度显著降低。而经720℃/8 h+620℃/8 h双级时效处理后,合金强度提高,但仍低于炉冷状态。受PPBs影响,增大HIP冷却速率不利于Inconel 718合金的性能调控。该研究通过快速冷却工艺对样品性能实施调控,从而缩短整个HIP工艺流程。(3)研究了固溶处理、直接时效热处理和深冷处理三种热处理方式对FGH4097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经固溶处理处理后,PPBs处γ’相粗化,晶内三次γ’相析出,合金高温拉伸强度由1173 MPa降低到了1155 MPa,但屈服强度从872 MPa提高到了990MPa。经深冷处理后,合金的耐磨性显著提高,摩擦系数由0.59降低到了0.18,磨损率由1.1×10-4 mm3/N·m降低到1.3×10-5 mm3/N·m。通过研究FGH4097合金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主要强化相和性能的演变规律,从而为热处理工艺调控提供了指导。(4)研究了HIP制备FGH4097合金的高温耐磨性能,揭示了合金的高温磨损机制。在400℃以下,随着温度升高,合金表面磨损层厚度减小,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当温度高于600℃时,合金表面氧化速率增大,磨损层转变为连续致密的(Ni,Co)O氧化物层,起到了高温润滑作用,降低了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主要表现为氧化磨损。由于高温下致密氧化物层的生成,FGH4097合金在高温下的耐磨性优于室温。该研究揭示了FGH4097合金磨损性能演变规律,为高温合金耐磨组件的应用提供了指导意义。本文以镍基粉末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获得了HIP工艺和热处理对其制备的高温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为HIP整体成形复杂高性能高温合金零件提供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在提高聚碳酸亚丙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的力学和耐热性能的同时,赋予其功能性是拓展PPC应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填充功能性填料是高分子材料改性的有效方法,然而PPC-填料间的弱界面相互作用导致填料团聚,其功能性难以充分发挥。围绕上述问题,本论文以碳化硅微米线(SiC)和石墨烯为研究对象,通过拉伸诱导取向、构建隔离结构(segregated structure
原子层沉积是一种基于表面自限制反应的“自下而上”的高精度气相沉积技术。与其他薄膜沉积技术相比,其具有独特的自限制饱和化学吸附反应机理,因而具备亚纳米精度的薄膜厚度可控性、大面积均匀性和高深宽比结构的保形性等优点。近年来,在催化剂、能源、微电子、光学等多种领域都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随着原子层沉积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材料在特定表面生长的选择性原子层沉积技术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本论文发展了一
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是构建功能材料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自组装形成的有序结构在信息存储、药物控释、光子晶体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因此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嵌段共聚物材料的性能不仅取决于本身的化学组成,更与其排列方式、有序程度、各向异性等参数息息相关。目前,基于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构建的光子晶体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其材料结构较为单一且光学性能的调控受到限制。因此,设计构建具有新颖结构与形貌的嵌段共聚物光子晶体
乙烯,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大产量的化学产品之一,其产品占所有石化产品的75%以上,乙烯工业也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且其全球需求每年都显著增加。但是,目前乙烯的生产工艺存在着能耗高、排放重、转换率低和选择性差等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因此,开辟一条绿色、高效的乙烯生产技术路线具有重大的意义。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将碳氢化合物的化学能高效、环境友好地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当乙烷燃料在质子导体SOF
超快现象是指发生在飞秒或皮秒时间尺度的物理化学过程,如激光驱动冲击波加载过程、超快化学反应过程等。由于超快现象通常具有不可重复性且发生在极短时间内,因此要求能够对超快动态过程进行单脉冲测量且时间分辨率能够达到皮秒或亚皮秒量级,对测量技术与方法提出了巨大挑战。啁啾脉冲频域干涉仪(CPSI)利用频率与时间的线性对应关系,可以将光谱维度测量结果直接映射到时间维度,进而实现超快动态过程的单脉冲测量。本学位
采用高性能复合材料进行精密制造已经成为航天航空、国防等领域高端装备发展的重要方向。在SiCp/Al复合材料微细铣削过程中,由于切削尺度较小,该材料微观组织结构不能忽略,刀具与陶瓷颗粒增强相、金属基体以及界面层切触情况复杂,切削变形区中增强颗粒损伤模式难以判定,给SiCp/Al复合材料微细铣削过程切削力、刀具磨损精确建模带来了挑战。此外,切削区域存在大量的高硬度陶瓷颗粒使得该材料的可切削性较差,需要
现代工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源中的CO是一种易燃且对人体健康有着巨大危害的气体,长时间的接触会导致人中毒死亡。机动车中因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需在尾气净化系统中被直接氧化为CO2,实现消除;对于工业上或者燃料电池中甲醇、天然气重整制氢时产生的CO(含量大于10%),通常先使用水煤气变换(WGS)反应将CO浓度降至1%以下,再
规模化储能系统是提高电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有效工具。钠离子电池具有丰度高、分布广、成本低的资源优势,是应用于规模化储能系统的优良选择。本论文以满足规模化储能应用为出发点,针对性能稳定、安全性高、资源丰富的钠离子电池嵌入型负极材料,按从优化现有材料到开发新型材料的思路展开,分别采用形貌设计、电位调控策略,对NASICON型NaTi2(PO4)3(NTP)材料进行优化改性,并进一步开发原料廉价、制备简
旨在以单个或多个分子为基本单元来设计和组装复杂电子器件的分子电子学有望成为硅基电子器件的补充方案使得Moore定律得以延续。单分子结是构筑分子电子器件的最基本单元。在电极两端施加不同的驱动力,可以研究单分子结电、热或光等输运性质。在分子尺度研究输运性质时,电子的量子效应不可忽略。量子效应的引入使得单分子器件相比与传统电子器件具有独特的性质,如量子干涉效应等。基于单分子结的输运性质可以构造分子热电器
高层建筑多向钢节点为建筑钢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其一般由多个不同朝向、不同尺寸的圆管件或箱型件组成,管管之间以空间相贯的方式连接,结构复杂。多向钢节点一般用于承受钢结构不同方向的力的作用,长期处于复杂载荷状态,高层建筑多向钢节点必须具备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目前,高层建筑多向钢节点的制造方法主要为焊接和铸造,然而,受限于多向钢节点结构特点和性能要求,焊接、铸造都难以多向钢节点的高质量、高性能制造。电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