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镜像治疗联合Theta爆发式磁刺激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目的:探讨间断性Theta爆发式磁刺激(intermin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以及镜像治疗(mirror therapy,MT)联合iTBS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24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6)、iTBS组(n=6)、镜像治疗组(n=6)、镜像治疗联合iTBS组(n=6)。四组都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三个治疗组分别加用iTBS治疗、镜像治疗、镜像治疗联合iTBS治疗。所有治疗1次/天,5天/周,共两周。在治疗前、2周治疗结束后立即、治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upper limb Fugl-Meyer assessment,UL-FMA)、Brunnstrom评分(Brunnstrom scale,B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健侧和患侧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RMT)、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结果:组内比较,四组患者NIHSS、UL-FMA、MBI、SS-QOL评分治疗后各时间点较治疗前改善(p<0.05)。上肢BS: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镜像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iTBS组和联合治疗组在2周治疗结束后开始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手BS:对照组、iTBS组、镜像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开始有统计学差异,联合治疗组在2周治疗结束后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3个月时显著提高UL-FMA和MBI评分(p<0.05)。四组患者NIHSS、上肢和手BS、SS-QOL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iTBS组健侧RMT升高、MEP潜伏时升高、MEP波幅降低有统计学意义,镜像治疗组健侧RMT降低、MEP潜伏时降低、MEP波幅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iTBS以及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联合治疗组与iTBS组和镜像治疗组相比效果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iTBS组、镜像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能改变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iTBS组表现为健侧皮质兴奋性的抑制作用,镜像治疗组表现为健侧皮质兴奋性的易化作用,联合治疗组健侧皮质兴奋性的抑制或易化作用不明显。第二部分镜像治疗联合Theta爆发式磁刺激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目的:探讨间断性Theta爆发式磁刺激(i TBS)以及镜像治疗(MT)联合i TBS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46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1)、i TBS组(n=12)、镜像治疗组(n=11)、镜像治疗联合i TBS组(n=12)。四组都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三个治疗组分别加用i TBS治疗、镜像治疗、镜像治疗联合i TBS治疗。所有治疗1次/天,5天/周,共两周。在治疗前、2周治疗结束后立即、治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UL-FMA)、Brunnstrom评分(BS)、改良Barthel指数(MB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健侧和患侧静息运动阈值(RMT)、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组内比较,四组患者NIHSS、UL-FMA(近端)、上肢BS、MBI、SS-QOL评分治疗后各时间点较治疗前改善(p<0.05)。UL-FMA(远端)评分:对照组和镜像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开始有统计学意义,i TBS组和联合治疗组在2周治疗结束后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BS评分:对照组、i TBS组和镜像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开始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在2周治疗结束后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上肢BS(治疗结束后3个月)、UL-FMA(近端)(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3个月)、MBI(治疗结束后1个月)、SS-QOL评分(治疗结束后1个月)(P<0.05)。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i TBS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上肢BS评分,联合治疗组与镜像治疗组相比可显著提高上肢BS评分(p<0.05)。NIHSS评分、UL-FMA(远端)、手BS的评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镜像治疗组健侧RMT降低、MEP波幅升高,i TBS组健侧MEP潜伏时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5例、i TBS组5例、镜像治疗组5例、联合治疗组6例引出患侧MEP,与治疗前相比,三个治疗组患侧RMT降低、MEP潜伏时降低、MEP波幅升高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和患侧MEP波幅的变化值与上肢FMA变化值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719、0.679,P<0.01。患侧RMT变化值、患侧MEP潜伏时的变化值与上肢FMA变化值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6、-0.865,P<0.001。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i TBS和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联合治疗组比镜像治疗组疗效更显著,联合治疗组与i TBS组相比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i TBS组、镜像治疗组以及联合治疗组能改变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大脑皮质兴奋性;i TBS组表现为患侧皮质兴奋性的易化作用,健侧皮质兴奋性的抑制作用;镜像治疗组表现为双侧皮质兴奋性的易化作用;联合治疗组表现为患侧皮质明显的易化作用,对健侧皮质的抑制和易化作用不明显;患侧和部分健侧皮质兴奋性改变指标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间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