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托泊苷(足叶乙苷,鬼臼乙叉苷,Etoposide, ETP)是鬼臼毒素的衍生物之一,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依托泊苷早在1967年供临床使用,现已成为临床抗癌的代表性药物。PEG修饰的长循环脂质体由于PEG极性长链的存在,增加了脂质体膜的柔性和表面的空间位阻,有效地保护了脂质双分子层结构,避免被RES吞噬和破坏,延长了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PEG修饰脂质体也可以发挥滞留效应(EPR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选择性地趋向肿瘤组织。因此,本课题组将依托泊苷原药料开发成PEG修饰的依托泊苷长循环脂质体(PEG-ETP-LP),前期已经完成了PEG-ETP-LP的制备工艺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在这基础上,本论文初步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并确定有效期。同时,对其进行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阐述PEG-ETP-LP的长循环性和靶向性,为新剂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首先,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建立ETP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依照前期的制备工艺和包封率测定方法,制备PEG-ETP-LP样品,并测定其包封率。结果测得三批PEG-ETP-LP的平均包封率为91.56%。PEG-ETP-LP的稳定性研究中,选定外观性状、粒径、表面电位、酸度、渗漏率、含量、氧化指数、稳定系数作为主要考察项目。结果可见自制的PEG-ETP-LP外观呈乳白色,无沉淀,分散均匀,对光可见明显的乳光现象;测得PEG-ETP-LP平均粒径为164.9±17nm、Zeta电位为-36.11±23mV、pH值为6.5、氧化指数为0.168、稳定系数为7.03。影响因素试验主要考察了温度、光照、氧气对其的影响。研究在4℃、25℃、40℃这三个温度或45001x±5001x照度或充氧条件下各项目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光照、氧气对样品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在40℃或45001x±5001x或充氧的条件下,PEG-ETP-LP的表面电位、酸度、含量没有很大的变化,而粒径、渗漏率、氧化指数、稳定系数都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加速试验是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在25℃±2℃条件下进行加速试验,考察6个月各项目的变化。结果表明PEG-ETP-LP粒径、渗漏率、氧化指数、稳定系数有所变化。长期试验是将PEG-ETP-LP置于4℃±2℃、密闭(内环境充N2)条件下考察各项目的变化,并以包封于脂质体中的药量(A)作为标示量计算有效期,结果测得三批样品的有效期分别为33.98个月、36.76个月、35.04个月,故应以最低值数据为参考,可推测有效期为两年半(30个月)。配伍稳定性试验是将PEG-ETP-LP用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置于在室温、室内灯光条件下放置8h考察其稳定性。结果显示PEG-ETP-LP被这三种溶媒稀释后,均未出现分层、絮凝、沉淀等现象,也未出现渗漏、破乳等现象。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是将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ETP溶液组、ETP-LP组、PEG-ETP-LP组),每组尾静脉注射给以相同剂量的药量,在规定的时间内眼眦静脉取血,选用甲醇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浆,HPLC法测定其血药浓度。结果测得PEG-ETP-LP组、ETP-LP组、ETP溶液组的t1/2β为9.35h、5.243h、2.295h,AUC为25.008、15.119、4.188mg/L*h,表明PEG-ETP-LP组具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同时具有较低的总清除率,有利于药物在体内的滞留,发挥EPR效应。小鼠组织分布研究是将小鼠随机分成三组(ETP溶液组、ETP-LP组、 PEG-ETP-LP组),每组尾静脉注射给以相同剂量的药量,在规定的时间内眼眦静脉取血,取血后立即处死小鼠,取出其心、肝、脾、肺、肾各脏器,选用甲醇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浆,乙醚萃取法处理组织匀浆液,HPLC法测定血浆及各脏器中药物的浓度。结果显示,ETP-LP组在肝、脾脏中分布明显增加,分别是ETP溶液组的1.54倍、1.27倍,而PEG-ETP-LP组在肝脏中的分布减少,在脾脏中的分布没有明显变化。同时,ETP-LP组和PEG-ETP-LP组药物在心、肾中的分布要比ETP溶液组少。综上所述,本论文采用前期已完成的制备工艺制备了PEG-ETP-LP,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配伍稳定性。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学研究,阐述了PEG-ETP-LP的长循环性能和靶向性能,为新剂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