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评价足底静脉泵在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前瞻性了解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血液流变学动态变化规律,预测DVT发生的倾向,以期从改善血液流变学角度降低DVT的发生。[方法]对于符合入选标准的脊柱手术患者进行基本情况调查,于手术前进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对已存在DVT的患者排除在本研究之外。对未存在DVT的患者术前于清晨空腹抽取血样留取血常规、凝血常规、血流变。术后按脊柱外科护理常规护理,同时使用足底静脉泵。足底静脉泵是模仿人体足底正常行走和负重时生理静脉系统的机理,促进脚和腿的循环,增加静脉血流速度,从而大大缓解血液在静脉中的瘀滞,有效减少DVT发生的危险。设定脉冲压力为130mmHg,(1mmHg=0.133kpa),充气循环每20s重复一次,每天两次,每次60min。同时注意在包扎时松紧适度,足套与足底间以容纳1指为宜。在使用过程中,患者身体感觉异常或突然停电或发现仪器有问题时,立即停止使用。于术后3d、术后2w抽取血样观察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变化,与术前进行比较。采用SPSS11.5进行处理,不同时间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时间点的两两比较,方差齐时,用LSD法,方差不齐时,用Games-Howell法。检验水准P值取0.05。[结果]应用足底静脉泵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1)低切变率、高切变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术后3d及术后2w低于术前(P<0.05),而术后3d与术后2w相比无明显变化。(2)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术后2w低于术后3d(P<0.05),而术后3d、术后2w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3)红细胞聚集指数术后3d低于术前(P<0.05),而术前、术后3d与术后2w相比无明显变化。(4)血沉术后3d及术后2w均高于术前(P<0.05),而术后2w低于术后3d(P<0.05)。(5)血浆粘度在三个时间点无明显变化。[结论](1)应用足底静脉泵后3天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术前略下降,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和血浆黏度无明显变化;术后2w时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较术前略下降;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术后3天略下降;血沉术后3d及术后2w均高于术前,而术后2w低于术后3d。故应用足底静脉泵后能有效改善脊柱患者围手术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2)足底静脉泵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变化,从而降低了血液粘度,改善了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临床工作中足底静脉泵的实施改善了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变化,通过观察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液流变学变化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DVT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