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劳秀斯以《战争与和平法》一书闻名于世界,他在书中提出的“理性自然法”和“正义战争理论”为国际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在研究格劳秀斯理论的同时,往往会忽略他提出的另一个具有开创性的理论——战时保护思想。战时保护思想的核心是人道主义,格劳秀斯将人道主义与战争结合起来,在前人法学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战时对无辜者人身和财产的保护、对敌国的建筑物、物品的限制破坏以及对俘虏的人道对待等一系列具体规则,彻底揭开了“人道主义”的面纱,明确了在战时的多项人道约束,为后续人道主义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以研究格劳秀斯的战时保护思想及其对国际人道法的影响为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其一,格劳秀斯的战时保护思想是如何产生的,该思想产生的现实原因是什么,所依据的理论渊源是什么,运用了何种推导方法以及战时保护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其二,从格劳秀斯提出战时保护思想到国际人道法诞生的期间,该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其三,格劳秀斯的战时保护思想与国际人道法是何种关系,对国际人道法产生了何种影响。本文的主体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前两个部分以研究战时保护思想为主,分析格劳秀斯提出战时保护思想的现实考量,探究该思想构建的理论渊源,即斯多葛学派的理性主义思想、贞提利的正义战争论、理性自然法思想以及科学主义理论。总结该思想的推导方法,即自然推理的方法与理性主义的方法。通过对《战争与和平法》文本的深入阅读,从对人身、财产的战时保护和战时行为的人道限制两方面出发,梳理格劳秀斯战时保护思想的具体内容,明确该思想包含的具体规则。第三个部分主要探究格劳秀斯战时保护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的后续发展,具体而言,在理论层面,卢梭在他的著作《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要区别对待战斗人员和平民的观点;马蒂从全人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人民应当不分宗教、种族、肤色、国籍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观点;杜南在其《索尔费里诺回忆录》中,提出了要建立战时接受伤残人员的医疗机构或组织,以及签署国际条约以此来保证对战时受难者的救助这两大设想。在实践层面,法国大革命的出现推动了战争中的军事占领制度的革新,并且提出了在战争中要区别武装人员和平民的制度;1863年出台的《利伯尔法典》虽然是国内法,但它是第一部将人道主义精神与法律条文结合起来的法典,是后续日内瓦法体系和海牙法体系发展的法律基础;由杜南一手组建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推动了多部人道主义条约的制定,为人道主义的法律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第四个部分简要介绍了国际人道法的编纂及理论争议,探究了在格劳秀斯战时保护思想发展的前后时期,人道主义理论的发展进程,解决了战时保护思想与国际人道法的关系问题,即格劳秀斯的战时保护思想是国际人道法制定的理论源头,其对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和法源体系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变化,国际人道法在格劳秀斯战时保护思想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人道原则和日内瓦法体系,逐步构建起了新的国际人道法律秩序。国内外学术界对格劳秀斯战时保护思想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本文从这一新研究视角出发,探究格劳秀斯战时保护思想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国际人道法的影响,有助于明晰在战时的人道主义理念,完善格劳秀斯的正义战争理论,为当今国际人道法的后续发展提供理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