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ander_g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通过对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两块连续(7年和11年)不同施肥措施的长期定位试验田的四个不同施肥处理自2005年3月至9月七个月进行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酶和土壤纤维素分解强度等微生物活性指标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及不同施肥年限微生物活性之间的差异。四个处理为EM堆肥(EM);传统堆肥(TC);化肥(CF);不施肥对照(CK)。结果如下: (1)长期施EM堆肥和传统堆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基础理化性质,不同处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大小顺序为EM>TC>CF>CK,速效钾为EM>TC>CK>CF,pH值的大小顺序则为CK>CF>TC>EM,试验地原有的盐碱性得到了很大的改良。 (2)施用EM堆肥和传统堆肥后土壤基础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高于化肥处理和对照,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也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化肥处理与不施肥对照相比能够提高土壤基础呼吸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脲酶的活性,但是降低了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三种施肥措施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均能提高纤维素分解强度,但四个不同处理之间总的来说差异不显著。 (3)EM堆肥处理土壤基础呼吸11年期显著高于7年期;传统堆肥处理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生物量碳和脲酶活性两个年份差异显著,但微生物生物量碳和脲酶活性随施肥年限增加而降低;化肥处理土壤基础呼吸11年期显著高于7年期,脲酶活性7年期显著高于11年期;不施肥对照微生物生物量碳7年期显著高于11年期。 (4)微生物活性与土壤基础理化指标和产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微生物活性各指标之间除脲酶活性和纤维素分解强度,微生物代谢熵与碱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纤维素分解强度等指标间未见显著相关性外其它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其他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逐渐迈上了信息化的步伐,我国逐渐进入到了社会主义信息化的新时代.对于现代人来说,每天从睁开眼睛起就开始接受大量的信息,要想接受那么多的信息
在当前的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生物处理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工艺是废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在全球近6万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有3万多座采用活性污泥工
随着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对储能的需求快速增长,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其优势日益突显,应用日益广泛。然而,随着锂资源的不断消耗,原材料的价格不断攀升,开发新体系、新技术、新材料成为当前二次电池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室温钠离子电池因其低成本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替代锂离子电池的的下一代大规模储能技术。与传统的无机盐电极材料相比,金属有机化合物来源丰富,结构具有设计性和调控性,特别适用于下一
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C12H18Br6)作为全球用量最多的三大溴代阻燃剂之一(另外两种是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ethers,PBDEs和四溴双酚ATetrabromo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学规律构建的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形态,是遵循资源“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