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通过对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两块连续(7年和11年)不同施肥措施的长期定位试验田的四个不同施肥处理自2005年3月至9月七个月进行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酶和土壤纤维素分解强度等微生物活性指标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及不同施肥年限微生物活性之间的差异。四个处理为EM堆肥(EM);传统堆肥(TC);化肥(CF);不施肥对照(CK)。结果如下:
(1)长期施EM堆肥和传统堆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基础理化性质,不同处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大小顺序为EM>TC>CF>CK,速效钾为EM>TC>CK>CF,pH值的大小顺序则为CK>CF>TC>EM,试验地原有的盐碱性得到了很大的改良。
(2)施用EM堆肥和传统堆肥后土壤基础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高于化肥处理和对照,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也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化肥处理与不施肥对照相比能够提高土壤基础呼吸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脲酶的活性,但是降低了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三种施肥措施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均能提高纤维素分解强度,但四个不同处理之间总的来说差异不显著。
(3)EM堆肥处理土壤基础呼吸11年期显著高于7年期;传统堆肥处理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生物量碳和脲酶活性两个年份差异显著,但微生物生物量碳和脲酶活性随施肥年限增加而降低;化肥处理土壤基础呼吸11年期显著高于7年期,脲酶活性7年期显著高于11年期;不施肥对照微生物生物量碳7年期显著高于11年期。
(4)微生物活性与土壤基础理化指标和产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微生物活性各指标之间除脲酶活性和纤维素分解强度,微生物代谢熵与碱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纤维素分解强度等指标间未见显著相关性外其它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