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共生网络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系统的运营目标是经济效益目标与环境效益目标共存,系统运营具有双重发展目标。由于这种特殊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目标,工业共生网络与一般的产业聚集群在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更苛刻、更复杂的边界条件,也导致了系统稳定性问题更加突出。在工业共生网络结构确定的情况下,由于上游节点企业的副产品是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材料,因此上游企业的副产品供应会影响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副产品订单决策,进而影响到下游节点企业的副产品库存,工业共生关系最终会造成整个工业共生网络的成本增加和共生效益减少,导致整个系统的工业共生效益不能充分发挥,系统稳定性降低,工业共生系统解体风险加大。本文聚焦工业共生网络中节点企业间的副产品物质流稳定性问题,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节点企业副产品物质流稳定性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副产品物质流稳定性与工业共生成本增加额和副产品总库存成本之间的定量关系,力求探索副产品物质流稳定性对工业共生网络运作的影响机制和规律。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工业共生网络内企业的共生效益和工业共生网络结构的稳定度。本文首先以工业生态学和工业共生理论为基础,从稳定性概念的内涵出发,以统计学的视角,提出了工业共生网络节点企业副产品物质流稳定性的概念,并以此建立了节点企业副产品物质流稳定性定量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指出在工业共生网络结构既定的情况下,利用副产品管理机构介入协调消除网络内部副产品物质流方差是提高工业共生网络节点企业副产品物质流稳定性的唯一有效手段。随后使用相同的方法可以建立副产品管理机构协调下的节点企业副产品物质流稳定性定量模型,并可验证以上假设的正确性。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将研究扩展至节点企业副产品净物质流方差的定量建模,在确定最优库存策略的情况下,建立了副产品净物质流方差与工业共生成本增加额和节点企业副产品总库存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可得出使工业共生成本增加额和总库存成本最低的总体最优策略。针对实施以上策略所面临的信息共享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根据委托一代理理论,设计了针对上游节点企业的激励机制,根据本文的研究环境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s技术的副产品管理机构信息共享应用集成框架,并详细分析了副产品管理机构对节点企业的信息集成和调用过程。最后,将以上研究结论应用于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CO2生态产业链进行副产品物质流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印证了研究结论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