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病人术后踝穴形态改变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Pilon骨折是涉及胫骨远端负重关节面的骨折,治疗比较困难。疗效相对较差,对于复杂的Ruedi-Allgower分型Ⅲ型更是如此。由于Ⅲ型Pilon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骨折碎块多且移位明显,软组织损伤也重,对踝穴破坏严重,治疗棘手,住院时间长,治疗效果差。Pilon骨折的治疗并没有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对高能量损伤性Pilon骨折治疗上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是目前两种主要的固定方式。对Pilon骨折病人术后踝穴形态改变方面研究国内外少有相关报道。也缺乏前瞻性和随机性的系统研究。随访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术后病人,进行踝穴相关指标的测量研究,目前国内外关于此方面的报道仍然较少,尚缺乏适合我国具体国民情况的临床随访。具有进一步研究、探讨的空间。本研究是通过对47例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患者术后随访调查,分析术后疗效评分及和影像学表现关系,以期为临床pilon骨折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总结不同手术方式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为预后的判断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   随访47例病例均选自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患者,且均能坚持术后踝关节积极功能锻炼。47例病例中,男性20例,女性27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43岁,全部病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开放骨折7例(GustiloⅠ型3例,Ⅱ型4例),闭合骨折40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3例,高空坠落伤3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h-14d,平均7d。按治疗方式分3组:A组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7例;B组有限内固定结合超关节外固定架治疗,15例;C组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5例。术前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必要时行CT检查。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观察指标:①踝穴的宽度,②踝穴的高度,③踝穴的深度,④踝穴冠状位水平角度变化,⑤踝穴矢状位水平角度变化。同时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zur等方法对踝关节综合评分。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4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时均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专科检查,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zur等方法对踝关节综合评分。评分结果,最高得分97分,最低得分71分,平均得分84分,根据得分将47例病例分为100-91分组、90-81分组、≦80分组。其中100-91分组28例,90-81分组11例,≦80分组8例。研究显示术中踝穴宽度宽度、深度、踝穴冠状位及矢状位水平角度的处理对术后疗效有显著影响,统计学分析具有意义。其他数据和评分间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按照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标准进一步对三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三种手术方法在术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有差别,C组(分步延期ORIF)优于B组(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和A组(ORIF)   结论:   严重pilon骨折患者术中踝穴宽度、深度、踝穴冠状位及矢状位水平角度的处理对术后疗效有显著影响,手术中需尽可能恢复踝穴的正常形态;分步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能较好的恢复踝关节功能,减少伤口并发症及骨不连、延迟愈合、关节僵硬等的发生,并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应推荐,为高能量pilon骨折的治疗首选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IN)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CM)细胞系OCM-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吲哚美辛在眼科领域的抗肿瘤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将OCM-1细胞
目的:小儿急性风湿热(Acute Rheumatic Fever,ARF)及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自20世纪50年代青霉素广泛使用(Penicillin,PG)后,发病率逐年下降。但近年来,
背景:由于选择性偏差、小样本和或者缺少一致性发现的原因,先前对垂体无功能腺瘤术后(没有使用放疗和药物治疗)自然病史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
背景和目的: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占首位,约占85%左右。其病理分型约95%~98%以低分化鳞癌为主。由于鼻咽部复杂的解剖学特点、特殊的生物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