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通过在颗粒污泥形成初期投加混凝剂的方式营造强化造粒条件,针对强化造粒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去污能力,强化造粒好氧颗粒污泥基质降解及生长动力学过程以及混凝剂PAC和pH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破碎再形成的影响进行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强化造粒条件下成熟好氧颗粒污泥的比重为1.103,完整系数(IC)为99.14%,含水率为95.05%,与对照组好氧颗粒污泥相比,其比重和完整系数分别高出6.57%和1.42%,而含水率减少了1.03%。反应器稳定运行时,混凝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对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约94%和71.26%,与对照组好氧颗粒污泥的去污效果相当,但混凝强化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更好。典型周期内的相关分析显示,混凝强化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同步去除COD和NH4+–N的能力。强化造粒好氧颗粒的基质降解半饱和常数(Ks)为449.49mg·L-1,基质最大比降解速率(Vmax)为1.43h-1,分别为普通好氧颗粒的Ks、Vmax的1.1倍及1.05倍,说明强化造粒好氧颗粒污泥的生物活性要优于普通好氧颗粒污。同时,强化造粒好氧颗粒污泥的产率系数(Y)比普通好氧颗粒污泥稍大,为0.161kgMLVSS/kgCOD,衰减系数(Kd)比普通好氧颗粒污泥稍小,为0.0304d-1。破碎污泥的再颗粒化过程的研究表明,添加了PAC后再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各项指标均要优于未添加PAC时再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的指标。其中,比重和完整系数分别高出3.82%和1.68%,而含水率减少0.50%。混凝剂PAC强化了破碎再形成过程中好氧颗粒污泥的性状。成熟期两种颗粒污泥的COD降解能力都恢复得不错,平均COD去除率分别为为96.47%、95.90%,NH4+–N平均去除率仅分别为66.02%、64.79%。两种破碎再形成的颗粒污泥较最初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要稍微差一些。说明混凝剂PAC可以强化好氧颗粒污泥的破碎再形成,但不能使之恢复到最初状态。破碎污泥的再颗粒化过程的研究亦发现,调整pH至第54周期时,R1中的破碎污泥已重新聚集为较多、较大、较规则的颗粒,其比重为1.032,完整系数(IC)为96.48%,含水率为96.72%;R2中破碎污泥的比重为1.015,完整系数(IC)为95.06%,含水率为97.91%。总体来说,R1中的破碎好氧颗粒污泥恢复得更好。第54周期结束时,两种破碎再形成的好氧颗粒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100.00%、99.60%,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00.00%、76.21%,其氨氮去除能力都要强于反应器最初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pH值在7.74~8.44之间时,pH对强化造粒好氧颗粒污泥破碎再形成后的氨氮去除能力的促进作用尤其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