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下半叶山水画中的黄山形象

被引量 : 34次 | 上传用户:ars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十七世纪下半叶的黄山题材画作为出发点,结合版画等其他材质画作,探讨这一特定时空(十七世纪下半叶、徽州乃至江南地区)下的画家以及其它特定人群(如文人、士绅、官员、徽商、本地人和外乡人等)怎样通过对绘画作品中黄山形象的塑造,来反映他们的对于“黄山”这一区域(或空间)的认识的。通过对绘画中黄山形象的探讨,揭示各种人群之间纵横交错的观念问题,进而一步步削析人群之间与特定社会情境的互动关系,这实际上是绘画史与社会史、文化史、观念史交融的问题。 在第一章中,本文对十七世纪下半叶之前,即“前黄山现象时期”黄山的历史、文本、图像与形象作了回顾与总结。在第二章中,对十七世纪下半叶山水画中的黄山形象做了细致的区分,即自然地理与人文景观的黄山形象,以及非现世与非现时的黄山形象。而这两种形象,与十七世纪下半叶的社会、区域性背景以及画家的身份、际遇与选择等情况有着深刻的关联。它们既与十七世纪朝代更换有关,也与康熙新政之后“徽州意识”的重建有关,当然,也与遗民以及士绅、文人画家的身份、际遇、选择有关。而这正是本文第三章所探讨的内容。 黄山形象不仅为画家所塑造,同时也进入当时人们的接受系统。通过对不同身份人群不同的接受状况,可以更为细致入微地看到十七世纪下半叶各种人群的观念问题。
其他文献
实时系统具有及时响应、高可靠性、专用性、少人工干预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军事防御、信息通讯、网络传输、媒体处理等领域。实时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其研究方向不
海南岛地处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部位,正好位于黑河、红河缝合带的东延部分,具有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及演化史,是了解古特提斯东延、亚洲东部大陆增生、大陆
安德鲁·怀斯是二十世纪美国极具个性的画家,他的作品突出的特点是以具象写实的形象表现内心的抽象精神。怀斯生活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但却一生远离城市艺
以权利为标的设定抵押权,迄今已有十分久远的历史。早在罗马法时代,地上权、永佃权等即被作为债权的担保而设定抵押权。在现代,世界各国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
没有什么东西出现是全新的。它们必须向旧东西一样仰仗着同样的基本原理,同样的资源和同样的需求。在旧的领域着手进行新形式的创作活动时,创作思维以一个什么样的形式存在。
本论文着手研究三篇海洋作品,分别是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和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外对三部作品独立研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
由于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阻尼性能好以及电磁屏蔽等优点,使其在汽车、电子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耐腐蚀性能差的缺点严重阻碍了其作为结构材料的进
宋代经济获得了长足进展,很多学者认为宋代出现了“经济革命”,宋代经济革命主要体现在农业革命上,但当前的研究却对此提出了质疑。这些质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本文旨在以会话含义理论为指导分析《红楼梦》人物语言的含义及功能并探讨其翻译方法。 《红楼梦》是写于18世纪中期清朝乾隆年间的一部伟大的古典小说。这部小说不仅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