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绿茶粉加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ok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微绿茶粉也叫“辗茶”,它是用较粗老的茶鲜叶原料,经过特殊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可以直接食用的超细颗粒的茶叶新型产品。近些年来,在茶叶生产过程中,由于茶产品结构的变化,名优茶产量上升明显,中低档茶和大宗茶由于国内市场销路不畅、国际市场受到技术壁垒的影响,从而造成每年都有大量中低档原料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严重影响了茶农的经济效益和产茶积极性。超微绿茶粉的加工充分利用了中低档茶原料,将它加工成产品后应用于加工各类茶叶食品,如茶冰淇淋、茶糖果、茶月饼、茶汤圆、茶豆腐、茶面包、茶药膳以及其他茶制食品。超微绿茶粉在食品中的应用不但增强了食品的风味,而且延长了食品的保鲜效果。本实验通过对我国种植面积较大且被普遍认为品种优的主要茶树品种原料:龙井43、鸠坑、迎霜和龙井群体等四个品种鲜叶叶绿素含量的分析,进行原料的适制性研究,再通过半成品加工工艺中不同杀青和干燥技术组合、脱茎梗技术以及超微粉碎技术等方面着手,研究提出口感好、香气好、叶绿素保留率高、颗粒超细的超微绿茶粉产品加工技术。论文的试验研究工作按计划正常进行,目前已完成实验的全部研究内容,并得到了以下结论:⒈首次开展了超微绿茶粉原料适制性研究,提出适制超微绿茶粉的原料要求。⒉首次开展护绿技术的研究,研制出应用于超微绿茶粉加工的2种护绿剂及应用技术。⒊提出杀青、干燥技术新组合:以蒸汽杀青、微波干燥组合工艺。解决了同类产品中存在青气味的缺陷,显著提升产品品质。⒋首次提出了超微绿茶粉加工采用的脱茎梗技术。⒌首次利用新型超微粉碎技术,具有粒度细、设备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⒍提出了超微绿茶粉全程加工新技术,产品质量符合试验要求,理化指标:叶绿素保留率达83.39%(鸠坑)和79.86%(龙井43),试验产品的有效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均超过日本同类产品指标,颗粒300目;感官指标:产品色泽翠绿、颗粒细腻均匀,香气清香显,滋味醇和,并制定了产品标准。⒎提出了产品的贮藏技术要求。⒏将产品成功地应用于冰淇淋和月饼等食品中,提出茶冰淇淋、茶月饼中的添加比例,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提出的超微绿茶粉加工工艺为:超微绿茶粉加工工艺工艺1(添加护绿剂A):茶鲜叶→摊放→护绿2小时(护绿剂A)→蒸汽杀青→叶打解块→微波干燥→脱茎梗→摊凉回潮→微波干燥→半成品→超微粉碎→产品包装→超微绿茶粉成品超微绿茶粉加工工艺工艺2(添加护绿剂D):茶鲜叶→摊放→蒸汽杀青→叶打解块→护绿2小时(护绿剂D)→微波干燥→脱茎梗→摊凉回潮→微波干燥→半成品→超微粉碎→产品包装→超微绿茶粉成品
其他文献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导航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智能车辆导航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而道路图像检测跟踪系统又是智能导航系统中的重点部分,本文针对智能车辆视觉导航
矿井热害是指井下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环境温度(指向人体辐射放热的高温岩石和物体等)达到—定程度后,致使人体散热困难,工人感到闷热,劳动生产率下降,进而出现大汗
<正>黄瓜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作物。近年来,随着我国黄瓜栽培面积的逐渐扩大,黄瓜连作障碍和种性退化现象严重。因此,新品种的选育就成为黄瓜可持续生产的关键。黄瓜品种的选育
<正>上海市民对绿叶蔬菜的需求量较大,目前上海地区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已超过6666.7hm2,是蔬菜生产的重要保证。但连年耕作以及不科学施肥导致土壤生产障碍问题日趋严重,土壤
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由支链内以及支链间运动副轴线的严格几何约束关系限制动平台非期望运动自由度,获得预期的少自由度运动特性。由于误差的不可避免性,运动副轴线间严格的几何
社会成员在具体的社会行动中,往往会围绕其认同谱系形成认同序列。在传统帝国和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分别借助文化和政治力量对少数民族认同序列进行了重构,实现了多民族国家
“设计标准”是“标准”发展到现阶段的新课题。本文的研究立足于设计标准问题的本身规律及其与设计实践的关系进行理论的梳理,试图建立设计标准认识的视角与方法,从中形成研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新生儿体重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在该院分娩的GDM孕妇所生新生儿8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母亲无孕期合并症的足
<正>黄秋葵又名洋豆角、洋芝麻,是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我国从印度引进,已经种植了约60年,现在全国各地均有少量栽培。近年来,启东市已大面积种植黄秋葵,特别是通
自他动词是日语动词中一个重要的分类形式,对自他动词的理解状况与日语学习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纵观中国学生在自他动词实际运用中的情况,却发现错误百出。特别是相对自他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