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藏东南的林芝、色季拉山、米林、贡布江达和米拉山等地,以原始森林、高山草甸、沼泽、粮田、保护地、荒地、沼泽、耕作草甸土和亚高山草甸等土壤类型为对象,采集不同植被、不同海拔高度土样50份,用多种培养基分离中、低温放线菌,并对放线菌的数量、组成、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它们的拮抗性等进行了研究。按放线菌的形态学特征鉴定到属,链霉菌鉴定到类群。对高活性菌株进行盆栽试验、菌种鉴定、发酵条件的研究与优化、抗菌谱测定及致病机理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结果:1.藏东南土壤放线菌的区系研究。用5种培养基分离纯化出564株放线菌,按常规方法鉴定到属(链霉菌到类群)。结果表明:(1)藏东南土壤放线菌的数量随生境不同而变化。各样区的中温菌数量明显多于低温菌,对中温菌,高氏一号培养基所测数量高于甘油精氨酸培养基,对低温菌,土壤浸汁培养基所测的菌数高于葡萄糖天门冬素培养基。中温放线菌数量以粮田>荒地>次生林>保护地>原始森林>耕作草甸>亚高山草甸>沼泽>高山草甸,其数量依次为1553.1×10~3、1479.3×10~3、1473.3×10~3、820.0×10~3、536.7×10~3、184.3×10~3、19.5×10~3、9.0×10~3和4.8×10~3个/g干土。(2)从藏东南各样区土壤中分离到的放线菌有9个属,分别归属为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属、游动放线菌属、间孢囊菌属、束丝放线菌属、小多孢菌属、小单孢菌属、糖多孢菌属、链孢囊菌属。粮田最多,分离到7个属,耕作草甸土最少,只分离到2个属。在粮田中分离到束丝放线菌属,该属菌在国内属首次报道。链霉菌分离到12个类群,链霉菌的类群在各样区分布不同,但均以灰褐类群和白孢类群占优势。该区链霉菌平均占放线菌总数的90.5%,平均分离到9个类群。2.土壤放线菌的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表明:分别有58.7%和72.0%的中温放线菌能利用明胶和产生凝乳酶。这些放线菌水解淀粉和酪素的能力较弱,分别为22.7%和25.3%。3.拮抗性放线菌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1)拮抗菌在9个样区中均有分布,拮抗菌的分布与各样区放线菌的数量无相关性。在564株供试放线菌中,66.1%的菌株具有抗菌活性。原始森林土壤中的拮抗性放线菌百分率最高,为84.0%。原始森林放线菌数量虽少,但拮抗性放线菌的百分率却较高。这不仅对原始森林中土传病害的防治有重要意义,而且提供了从原始森林土壤中可以筛选到更多拮抗性放线菌的重要信息。(2)分别有29.6%, 49.8%, 41.3%, 32.4%, 40.2%, 44.0%的菌株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辣椒疫霉、南瓜枯萎菌、番茄早疫菌和苹果炭疽菌有拮抗性。抗细菌的百分率为51.6%,抗真菌的百分率为62.8%,说明藏东南土壤放线菌中抗G+菌放线菌多于抗G-菌放线菌,抗真菌放线菌多于抗细菌放线菌。(3)番茄早疫病拮抗菌的筛选。通过皿内琼脂块、皿内发酵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