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能锌—空气电池正极材料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jian99_G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类对化石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极大地制约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清洁、高效的替代性能源,建立起可持续能源发展体系是现代社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锌-空气电池由于其较高的比能量密度和较低的价格成本有望成为下一代清洁化学能源来源。近年研究发现,锌-空气电池的效率与性能主要受到空气电极的反应动力学限制。目前,通常使用商业化贵金属,如Pt/C,Ru O2等,作为空气电极催化剂,从而减小反应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并减小反应势垒增加化学反应效率。然而,贵金属催化剂普遍存在着价格高昂和储藏量较低等问题,不利于其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因此,研究发展廉价金属催化剂,非金属空气电极催化剂对锌-空气电池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针对现今空气电极存在的问题,利用非金属及廉价金属催化剂,完成三方面的工作:(1)配体调控热原位热解ZIF-8制备氧还原、氧析出氮、磷双掺杂介孔-微孔碳骨架材料催化剂。该部分工作通过以沸石咪唑酯骨架(ZIF-8)为前体模版,通过控制端烧温度,配体类型对ZIF-8进行改性。在高温煅烧过程中,ZIF-8中的金属锌在高温中升华形成空位,配体碳化形成氮,磷双掺杂的多孔碳骨架,同时,通过配体三聚磷腈的强配位作用,最大程度的保留前驱体的结构。在碱性电解液的条件下,同时表现出优异的氧还原(ORR)和氧析出(OER)反应活性,进而实现高效的锌-空气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为构筑、改性MOF基多功能电催化剂提供了研究思路。(2)共轭有机框架-碳纳米管复合前驱体制备氮、磷双掺杂锌-空气电池正极材料。该部分工作采用溶剂热聚合的方式,将共轭有机骨架(COF)材料包裹于碳纳米管上作为催化剂前驱体,通过对反应过程中的原料配体、煅烧温度的控制,成功制备了一种氮,磷共掺杂的无金属锌-空气电池空气电极催化剂。通过实验与DFT运算的结合验证了煅烧形成的石墨氮,吡啶氮与P-C键之间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较大程度增加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提升了催化剂的氧还原(ORR)性能,在锌-空气电池空气电极中表现出超越贵金属Pt/C的催化性能,拓展了COF材料在电化学转化方面的应用,初步证实COF材料在锌空气电池空气电极应用的潜力。(3)无定形硼酸铁纳米片用做自供电-电解水及可逆锌-空气电池多功能电极。通过一步溶剂热的方式成功制备了自支撑无定形硼酸铁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活性和质量活性,催化活性位点较多,活性较强,能够同时应用于析氢反应(HER),氧还原反应(ORR)和氧析出反应(OER)。该自支撑催化剂组成的2节锌-空气电池串联可点亮2.5 V的LED灯,点亮时间超过20小时,供应电催化全解水装置法拉第效率可达93.2%,4小时可收集氧气超过74 m L。该部分工作为研究制备过渡金属基多功能催化剂及探索新的能源供给方式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因车辆数量过快增长,轴载增加、车辆大型化以及全球气候升温等一系列问题,沥青路面出现了许多早期破损问题,其中,车辙病害在诸多问题中占有压倒性的比重。抗车辙剂制备技术是目前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构建出一种新型核壳结构抗车辙剂的概念,用高分子材料和增塑剂,提高聚合物与沥青的相容性,而在“壳”中裹覆一种具有较高强度的“核”,使抗车辙剂具有足够的强度,仍然保证对混合料的抗车辙效果。本文以HDPE、粉煤灰、蜡类
近年来,沥青路面再生研究成为各方的研究重点,再生沥青路面(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其中,厂拌热再生是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但现有的厂拌热再生的加工方法并不能保证老化沥青的黏性恢复。因此本文通过自制不同黏度等级的再生剂,对老化沥青进行再生。通过对再生沥青的性能分析,表征老化沥青黏性恢复程度,从而优选再生剂。通过对温热再生沥青胶砂力学性能进行分析,
催化裂化(FCC)油浆富含短侧链芳烃,脱固和脱沥青质后的精制油浆是生产针状焦的潜在优质原料。精制油浆进一步预处理是其高价值利用的重要前提,采用溶剂辅助炭化预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油浆体系内分子簇的缔合状态,在热转化实验中影响炭化结果。本文重点研究溶剂辅助预处理对FCC油浆炭化成焦过程的影响,对指导FCC油浆制备针状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选取辽河催化裂化油浆为试样,采用蒸馏法脱除固含物,蒸馏切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相关法规对机动车染料指标中硫化物的限制日益苛刻,渗透汽化膜脱硫技术由于操作条件温和、运行成本低、辛烷值损失小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缺少分离性能好、寿命长的膜材料及合适的膜组件,该技术的工业化受到了限制。本论文针对名为低硫汽油、高硫汽油的两种催化裂化汽油原料,选择聚氨酯为膜材料,进行制膜、改性工艺的优化,对其耐溶胀性能、寿命及稳定性等进行评价,对碟管式膜组件引入
随着我国市场对以丙烯和乙烯为主的低碳烯烃需求量不断增加,以及原油资源的日益重质化、劣质化,重油催化裂解多产低碳烯烃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但该技术在加工硫及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劣质重油时,易出现催化剂失活和重油转化率过低的情况。同时,因为重油粘度大、难以雾化的特点,反应主要以液相反应的形式发生,这会影响反应速率,且易造成催化剂结焦严重,导致低碳烯烃收率较低。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采用分级气相催化裂解
近年来,随着全球炼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原油质量的逐渐下降,混输混炼情况日益普遍。本论文主要探讨了A、B、C、D和E五种稳定性差异较大渣油采用不同比例混合时的相容性,并利用Hamaker常数计算得到混合渣油各组分介电常数。选用五种渣油原料以及五个混油样品b3、d3、e3、A2和A5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加氢反应,探讨渣油类型对加氢反应的影响。实验中通过斑点实验法测定混合样品相容性,所选用渣油及其混合样品均未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光催化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在太阳能光化学转化方面,能量传递和电子转移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但是,大多数光敏剂的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效率较低,限制了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发展。因此,构建高效的光敏剂调控光催化过程中的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过程,是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关键。本论文通过构建供吸电子(D-A)结构,制备了基于共价有机框架(COFs)和石墨相氮化碳(g-C3N4)的高效光敏
工业生产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过程中,会产生含有正己烷和二氯乙烷的工业废液,工业废液的循环回收利用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废液中正己烷和二氯乙烷在常温常压下会形成最低均相共沸物,本文针对此二元共沸体系,进行汽液相平衡研究以及萃取精馏模拟研究。通过溶剂初筛选择出了三种萃取剂:乙酸叔丁酯、乙酸仲丁酯和乙酸正丙酯。对七组二元体系:正己烷(1)+二氯乙烷(2)体系、正己烷(1)+乙酸叔丁酯(2)体系、正己烷(
国VI清洁柴油生产技术关键在于同步降低多环芳烃和硫含量并维持催化剂的长周期稳定运转,现有不少柴油的生产采用催化剂组合技术。开发符合要求的催化剂及其复配技术和工艺离不开对加氢脱硫动力学和不同反应区域油品加氢反应转化规律的深入认识,从而使催化剂整体的活性和稳定性达到最佳。本论文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研究了反应物沿轴向的反应规律,以及传统Ni Co催化剂剂和CoMo催化剂的加氢反应特性,提出了催化剂级配
核壳催化剂是一种整合了内外两种材料,并且两种材料优势互补的多功能性催化材料。壳层材料可以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同时能有效地阻止毒物分子与内核活性组分的接触,并且防止活性组分的浸出,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因此壳层材料的性质对核壳催化剂的性能至关重要。具有沸石拓扑结构,其孔径可调、官能团可控,由金属簇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反应自组装而成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微观尺度有序的排列,具有分子级别的孔道和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