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虞惇《读诗质疑》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c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诗经》学是继汉代《诗经》学、宋代《诗经》学之后的又一高峰,是《诗经》学研究的集大成,上承汉、宋,下启民国,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清初的《诗经》学,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为清代中期的乾嘉朴学奠定基础,具有开创性。特别是康熙年间是由汉宋兼采逐步过渡到尊主汉学的关键时期,其间的学者和著作体现出过渡期的特征,严虞惇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严虞惇是清代康熙年间的重臣,是清代初年的《诗经》研究名家,又进行诗文创作,其“经经纬诗”,又两次出任考官,故而对后世影响很大。因为其官至太仆,后人将其文集刊刻,称为《严太仆集》,将其比作明代的归有光。严虞惇的《诗经》学研究的成果,尽在《读诗质疑》一书,这也是清初《诗经》学的代表著作。而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对于《读诗质疑》的研究还停留于表面,缺乏系统性,也未有做过相关的专题研究。其相关的研究论文多流于严虞惇和《读诗质疑》的介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挖掘。而《读诗质疑》作为清初《诗经》学的研究著作,具有进行专题研究的价值,严虞惇的《读诗质疑》反映了清初《诗经》学研究的特征。对《读诗质疑》进行专题研究,有助于客观认识严虞惇的《诗经》学的研究特色,有助于深入研究清代初年的《诗经》学,乃至有助于客观分析整个清代的学术发展。因此,本文将严虞惇的《读诗质疑》作为研究对象,从而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以期对严虞惇的《诗经》学研究有所贡献。  本论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通过材料分析、比较论证等方法,从而,对严虞惇的《诗经》学进行论述。本论文主要分为四章:  第一章:介绍严虞惇的《诗序》研究,结合清代初年的学者关于《诗序》的讨论,分析出严虞惇和同时代的学者观点差异性和形成差异的原因。此章共分三节,第一节介绍《诗序》的名称和划分,结合历史上和同时代的观点进行探讨,这是严虞惇《诗序》研究的基础。第二节介绍严虞惇对《诗序》的作者的确认,分析严虞惇力主“子夏作序说”的原因和影响。第三节阐释清代尊《序》与废《序》的论证,严氏力主“小序不可废”的表现和原因。  第二章:介绍严虞惇对“诗六义”的讨论,结合汉学和宋学的代表观点进行阐释。此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结合同时代的学者的观点,讨论严虞惇的“诗六义”的独特性。第二节在与同时代学者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严氏“诗六义”独特性的成因。  第三章:主要讨论严虞惇关于“孔子删诗”的问题。本章梳理了清代关于“孔子删诗”的代表学者和观点,结合清代学者的讨论,梳理严虞惇力主“孔子删诗”的特征,以及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严氏观点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独特的学术观点、确立学说的依据、阐释观点的角度等三个方面,其原因主要包括学术观点的继承、贵古贱今的思想、文本细读的结果等三个方面。  第四章:主要介绍严虞惇的学术主张和《读诗质疑》的著述特色,此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讨论严氏的诗学主张和解诗方法,“思无邪”是严氏的读诗总纲领,解诗方法主要包括解诗、读诗、说诗三个方面,并讨论严氏对读诗方法进行阐释的原因。第二节主要讨论《读诗质疑》的著述体例,通过与同时代其他学者的著作相比,从而展现出《读诗质疑》的著述特征。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要:交换式以太网为更好地实现大型局域网的安全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参照OSI模型,结合交换式以大网的技术特点,分别论述了实现交换式以太网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安全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应用这些方法,成功地实现一个安全可靠的大型企业网。  关键词:网络安全;交换式以太网;虚拟局域网;容错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从生产、生活到管理,软件从一种普世性工具变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发展的环境变了,不管是谈“互联网+”,还是谈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或者是谈从产品到产业的融
多样化受众主体的必然选择专栏为什么要专,主要是受众主体变了。随着社会新阶层的产生和国民素质的整体上升,我们面对的是多样化的受众群体,纸媒要接受这样的挑战,就必须把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华裔作家中的代表性人物,迄今为止,共出版了五部长篇小说,在读者和评论界中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站在中美文化的交叉点上,谭恩美也因此拥有了双重文化叙
为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理
本文主要阐述信息平台搭建的方案规划.从需求、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介绍各子系统的设计方案.
摘要:网络安全已成为计算机网络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着重讨论了入侵检测技术及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对于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系统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入侵检测;系统;功能;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化与IT系统运维管理越来越密切,在实际的运维管理中,网络设备等硬件软件越来越复杂,对信息化运维管理提出了挑战.目前,许多单位IT系统运维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
独创性是艺术生命的不竭源泉,真正的作家必有独具的风格.衡量一个作家艺术成就高低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看他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前人未曾涉足、后人难以超越的文学新元素.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