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川西——论李劼人“大河小说”中的艺术美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eng1989623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创性是艺术生命的不竭源泉,真正的作家必有独具的风格.衡量一个作家艺术成就高低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看他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前人未曾涉足、后人难以超越的文学新元素.独特新颖且不失普遍意义的作品往往具有恒久的文学价值,川籍作家李劼人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成绩斐然.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李劼人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姿态,他以现实生活为创作根基,用他手中那一支令人羡慕的笔,鲜活地还原了地域性风土神韵、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样态、心理状态、语言口吻等,给后人呈现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川西世界.李劼人善于开采外显世界里的各种内隐的美.他有一套独特新颖的小说美学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小说创作的指导思想,从而建构起一个充满浓郁川味特色的完备的小说审美图式.其代表作“大河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以《清明上河图》式的艺术画轴,为读者展示了川西这个特定的区域独有的景观.他凭借艺术的慧眼、灵动的笔触,升华了生活,酿造了甘醇,为中国现代文坛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针对李劼人的创作特色,本文试图从“艺术美”的角度来阐述李劼人作品中所蕴含的各种审美元素,在作品细读的基础上,对其中所呈现的诸多艺术美形态做出系统的观照.  本文绪论主要通过对李劼人研究现状的综述,指出目前研究的缺失与不足,继而从这些不足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写作设想,并对“艺术美”这一概念做出界定,以此作为观察李劼人小说的视点,且将这种考察集中于他的“大河小说”.  第一章,通过分析作品中所涉及到的川西世界,特别是对“成都空间”的细节描写,发掘李劼人“大河小说”中所呈现的空间结构美以及空间环境里所包含景观的内隐寓意美.有着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的李劼人,自觉地将中国园林文化中的空间思维方式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完成了对成都空间的语言呈现,且赋予空间内无生命的物质景观以生命的气息,使其成为一种满含寓意色彩的时代象征.这种将共时性不同空间因素纳入到历时性事件环节中的做法,一方面使得“成都空间”在一个特定主题的表现中具有了非同小可的时代意义,另一方面它也内化为李劼人作品中艺术生命的细胞,具有了独立的文学审美价值.  第二章,从女性人物形象入手,通过对小说中三位代表女性的独特人格的分析,来探讨特定时代、特定地域中的人性美及其表现方式.三部曲中,李劼人满怀热情地刻画了一系列“坏女人”的形象,这些已婚女子的躯体中埋藏着太多不安分的因子,促使她们在闭塞的年代、闭塞的地区尽情享受婚外情带给她们的物质上或者精神上的极大满足感与刺激.在那个年代,对婚姻的不忠无疑为他们赢得了“坏女人”的帽子,然而这也正是此类艺术形象的美的所在.她们敢于打破牢笼般屋内生活的禁锢,勇敢地将脚伸向屋外,挑战屋外世界的纷繁复杂,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大胆地追求理想的生活,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心,秀出了不同于一般传统女人所具有的另类美.  第三章,从语言的角度阐释李劼人“大河小说”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通过对作品语言的细致分析,展现李劼人小说语言的独创性。李劼人的语言同时具有地方韵味与大众趣味双重特征,方言、俚语、口头禅等一些独具川味特色的地方性语言,在李劼人的作品中比比皆是,这些语言一方面展现了独特的地域风味,带有浓郁的川味特色,另一方面也给异地读者带来阅读的困难.考虑到这一局限,在小说中李劼人不惜花费大量的笔墨,为这些词语作注,这些注释并不枯燥乏味,反而能让读者在愉悦的心境下体味独特的异地风情,因为,这种注释不仅起到了工具书的作用,而且拉近了读者与川西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已经具备了民俗学的意义,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其他文献
摘要:交换式以太网为更好地实现大型局域网的安全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参照OSI模型,结合交换式以大网的技术特点,分别论述了实现交换式以太网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安全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应用这些方法,成功地实现一个安全可靠的大型企业网。  关键词:网络安全;交换式以太网;虚拟局域网;容错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华裔作家中的代表性人物,迄今为止,共出版了五部长篇小说,在读者和评论界中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站在中美文化的交叉点上,谭恩美也因此拥有了双重文化叙
摘要:网络安全已成为计算机网络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着重讨论了入侵检测技术及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对于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系统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入侵检测;系统;功能;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