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传播视野中的文艺类电子书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iaohai_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类电子书是文艺传播的一种新形态。在它出现之初,人们只是被其中技术因素制造的新鲜感吸引而去阅读。但是发展至今,它已成为一类值得关注的文艺现象。在文艺传播领域中,文艺类电子书已隐然与纸质文艺类书籍成分庭抗礼之势,而有关它的研究,学界目前还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论文尝试从文艺传播学的视角,全面探析文艺类电子书这一文艺现象,运用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文艺类电子书的传播者、传播文本和传播受众等问题。文艺类电子书的传播者包括专业的网络传播机构和普通个人。在选择文艺作品时,他们倾向于以商业赢利、娱乐受众、传承文化和满足自我需求为目的进行选择,无论是畅销文艺作品、经典文艺作品还是个人喜欢的作品都受这些选择目的的影响。文艺类电子书的内容也称电子文本,其生成来源多种多样,主要有纸质文本中的经典文艺作品和一些畅销文艺作品、网络文学作品、原创电子书作品。从数量上来看,电子书采用的纸质畅销作品和网络原创作品更多一些。电子文本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形式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版面设计模仿纸质书籍;阅读功能多样;装帧风格灵活。内容方面的特征表现在:原创作品不断增多;网游题材出现;内容风格以戏谑为主。文艺类电子书的受众是以大学生为主要代表的年轻群体。通过调查与问卷分析,文章认为,与纸质书的受众相比,电子书的受众时尚性特征更加明显,并且具有更大程度的能动性和自由性。文艺类电子书中,小说是最受欢迎的体裁。从传播学“使用-满足”理论看,这与受众需求密切相关。文艺类电子书的受众需求具体表现为游戏、逃避和圆梦。文艺类电子书在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与文艺类纸质书籍的竞争。通过调查问卷与社会文化背景分析,文章认为,文艺类电子书与纸质书将会长期共存,并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二者应以互动传播为主以获得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文艺类电子书目前在内容与形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从未来的发展看,文艺类电子书在技术上要尽量改进诸如格式、屏幕显示和网络技术等层面的问题,更应该在内容方面调整文艺作品的来源和质量,紧随社会发展的方向,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唐代与日本(奈良·平安时代)的“策文”,即朝廷所举办的选拔考试的问题(策问)及解答(对策文)。本论文从中国唐代的贡举制度与模仿唐制而实施的古代日
楼璹《耕织图诗》创作于南宋绍兴初年,是我国最早完整地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耕织图诗》不仅大大丰富了我国耕织文化的内蕴,而且为研究考证南宋农耕、桑蚕、纺织、机械、服饰
《尔雅》自问世以来,对其进行的研究从未间断,更有后世诸多学者模仿其体例内容编纂仿雅着作,着作之丰蔚为大观,故而学者乃以“群雅”统称之。明代朱谋(韦)所着《骈雅》便为众“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