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璹《耕织图诗》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rt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楼璹《耕织图诗》创作于南宋绍兴初年,是我国最早完整地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耕织图诗》不仅大大丰富了我国耕织文化的内蕴,而且为研究考证南宋农耕、桑蚕、纺织、机械、服饰、美术、民俗、民风等方面都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耕织图诗》问世后,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对《耕织图诗》的研究中,学界“重图轻诗”倾向比较明显,对《耕织图诗》研究的较少。有鉴于此,本文在认真研读《耕织图诗》及相关资料、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楼璹《耕织图诗》的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耕织图诗》的文化内涵。 本文绪论部分对楼璃的家世与生平进行了简单梳理,分析了《耕织图诗》的研究现状。第一章解析了《耕织图诗》对“耕织之法”的表现,分析列举了诗中反映出的南宋浙东农村耕织生产流程、耕织器具和生产技术,研究了《耕织图诗》的农学意蕴,探讨了《耕织图诗》在古代耕织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章探讨了《耕织图诗》对佃农生活和农村现实的反映,揭示出宋室南渡之初,在社会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亟待发展的状况下,佃农日夜劳作却衣食难足的社会现实,反映了民生疾苦,体现出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第三章探讨了《耕织图诗》对古代农事诗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它所体现出的宋诗特征和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分析了《耕织图诗》的独立价值。 《耕织图诗》在诗歌发展史上独具一格,既有工艺技术价值,又有文学艺术价值,还有史料价值。《耕织图诗》是南宋第一批关注农村现实、反映农业发展状况、描写农民喜忧的诗篇,不仅对南宋初农业和农村发展状况及佃农的贫困生活状况有重要认识意义,而且标志着农事诗中农技诗发展的成熟,为后世劝农耕织诗、技术流程诗树立了创作范式。在《耕织图诗》的影响下,耕织成为诗文表现的题材之一,耕织类诗歌大量进入农书,在推广生产技术的同时,也丰富了耕织文化的内涵。
其他文献
英语写作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分析英语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以一堂公开课为实例阐明如何把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本文提出的矢量和栅格一体化的数据模型将零维、一维和二维空间划分为不规则的子空间,并建立了这些子空间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层次结构.地物可以表示为这些子空间的集合,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可以由组成它们的子空间推导.这一模型同时具有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的优点,支持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所具有的功能.
王夫之作为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和经学家,以其精审的治学风格传之后世。谈及王夫之的学术成就,便不得不说到他的“四书”研究,其主要著作有《读四书大全说》、《四书训义》
研究了适配于铁谱显微镜的图像数字化处理系统,探讨了其原理、精度、适用性、以及经济性,并介绍了Image View图像数字化处理系统的实际试用效果。
介绍了用于等离子体诊断的门控MCP软X射线皮秒多分幅相机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关键技术以及在激光等离子体诊断中获得的典型结果.
汪端(1793-1838),清代乾嘉道年间才女,所创《自然好学斋诗集》收录诗1143首,选辑《明三十家诗选》初集八卷二集八卷。曾撰成历史小说《元明逸史》八十卷,学道后焚毁其稿。汪
生存探寻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种创作现象,中国现代诗人身处价值转型时期,失去了终极价值关怀,遭遇虚无,于是在诗歌创作中开始了精神探索之旅,为生命寻求存在的意义。此在
在傍轴近似下将等离子体中X光传输的波动方程写成Schr(o)edinger方程的形式,利用量子力学的进化算子得到衍射积分的一般形式,在光学薄近似下研究了X光激光干涉法所测得的位相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唐代与日本(奈良·平安时代)的“策文”,即朝廷所举办的选拔考试的问题(策问)及解答(对策文)。本论文从中国唐代的贡举制度与模仿唐制而实施的古代日
天山股份(000877)3月1日,天山股份发布年报,2011年公司盈利11.3亿元,同比增长123.62%,每股收益2.91元。2011年,公司营业总收入82.78亿元,同比增长45.1%。公告显示,报告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