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的中医证候相关因素与疗效评价临床研究

被引量 : 29次 | 上传用户:yan8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是机体对空间定位和重力关系体察能力的障碍,或者可以认为是平衡障碍在大脑皮层产生的主观反映。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主诉之一,20%-30%的人经历过眩晕,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20%以上经历过严重的眩晕,影响其日常生活。眩晕可以见于多种疾病,有2000多种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因素能导致眩晕,临床与之相关的综合征可达300多种。眩晕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有“眩冒”、“头眩”、“头风眩”、“旋运”等名称,南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眩晕”病名始正式见于中医典籍。中医在眩晕的理论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的完善和补充,逐渐形成了因风、因痰、因火、因虚等不同的病因病机理论,并创立了大量的治疗眩晕的经典方剂。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为中医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应用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在眩晕的证候研究和治疗规律研究等方面获得了新的进展。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的证候研究和眩晕的病理生理机制,结合导师治疗眩晕的临床经验,确立了阴虚阳亢、痰浊上扰、气虚清阳不升三型辨证方法,并根据病证结合、方证对应,自拟了滋阴平肝定眩汤、化痰降逆止晕汤、益气温阳补虚汤分别用于眩晕三型的治疗。通过三个自拟方干预2周后对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头晕残障测量表指标的评价并对眩晕中医证候和预后相关因素及其相关性的观察,评价了自拟方对眩晕的治疗疗效,进而为眩晕综合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临床研究基础。本课题研究分为两部分: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1文献综述:本部分分别从中医药治疗眩晕的研究进展与眩晕的西医研究现状两个方面进行综述。2临床研究目的:通过中西药随机对照研究评价中药治疗眩晕的疗效,探索眩晕中医证候和疗效的相关因素,为构建中药治疗眩晕的综合疗效评价体系提高临床研究基础。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以西药尼莫地平为对照,纳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脑病一科门诊和病房的眩晕患者256例,随机分成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例数。中药组根据辨证分为痰浊上扰、阴虚阳亢、气虚清阳不升三个亚组,分别给予化痰降逆止晕汤、滋阴平肝定眩汤、益气温阳补虚汤加减,每日一剂,早晚各服1/2剂;西药组口服尼莫地平胶囊20mg,每天三次;中西药组按照辨证分别给予中药汤剂(与中药组辨证分型、处方相同),每日一剂,分为早晚两次服用,同时给予尼莫地平20mmg,每天三次。三组疗程均为2周。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眩晕病因诊断、中医证候等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分别进行眩晕严重程度量表、头晕残障量表、中医症状调查表的评分,并于治疗结束1个月、3个月时进行随访,记录眩晕复发情况。以眩晕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评分作为主要疗效指标,以头晕残障测量表作为次要疗效指标进行疗效判断;进一步分析眩晕疗效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入组256例,其中轻度患者231例,重度患者25例,脱落29例,剔除42例,纳入疗效分析的病例214例。男女之比约为1:1.75。年龄范围23-95岁,平均年龄61.73±13.82岁,大致呈正态分布,40-79岁为高发年龄段,尤以60-79岁的老年人最多,40以下的青年组较少,80岁以上比例最低。在辨证分型方面,痰浊上扰型最多占47.7%,阴虚阳亢型占32.4%,气虚清阳不升型最少占19.9%。本研究涉及的病因共11种,后循环缺血、前庭周围性眩晕、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脑梗塞、非特异性头晕、神经症占前6位,是较为常见的病种。在既往史方面,合并高血压病的病例最多,接近50%,其次是合并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者。2.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分析:在不同证型中,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P=0.207);阴虚阳亢型平均年龄较痰浊上扰型和气虚清阳不升型高,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5);阴虚阳亢型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远高于其他两型(P=0.007);阴虚阳亢型后循环缺血和脑梗塞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两型,痰浊上扰型中BPPV比例远高于阴虚阳亢型和气虚清阳不升型,前庭周围性眩晕比例显著高于阴虚阳亢型,经卡方检验组间病因构成比例有显著差异(P<0.01)。痰浊上扰型的眩晕严重程度量表得分与气虚清阳不升型比较有显著差异,各证型间头晕残障量表得分无显著差异。3.三型辨证论治疗效分析:中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和中西药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眩晕程度减分值的比较,总体比较、按证型、眩晕性质分层比较,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按病因分层,后循环缺血患者中药组优于西药组,有显著差异(P=0.039)。头晕残障量表减分值的比较,总体比较中药组优于西药组,有显著差异(P(0.05);按辨证分层,痰浊上扰证中药组优于中西药组,气虚证中药组优于西药组,有显著差异(P<0.01);按眩晕类别分层,头晕组间无差异,眩晕中药组优于西药组,有显著差异(P<0.05);按病因分层,后循环缺血患者,中药组优于西药组,有显著差异(P<0.05)。头晕残障量表分项减分值比较,躯体因子和社会功能因子评分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情感因子评分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39)。证候积分比较,阴虚阳亢型和气虚型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阴虚阳亢证眩晕和头晕症状改善明显,气虚证神疲乏力改善明显;痰浊上扰型证候积分减分值中药组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和恶心、呕吐、脘腹痞满等胃肠道症状改善效果较好。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时三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4.眩晕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性别分布、平均年龄、合并既往史、证候类型、不同眩晕性质及导致眩晕的不同病因在不同疗效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的患者入组时眩晕程度评分较高,与无效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眩晕疗效评价相关因素分析:眩晕程度评分减分值(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与头晕残障量表减分值(次要疗效指标)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证型的证候改善情况与主要疗效指标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其中痰浊型相关系数最高;痰浊型和阴虚型的证候改善情况与次要疗效指标有较好相关性(P<0.01),而气虚型与次要疗效指标的相关性较差(P>0.05)。结论痰浊上扰型眩晕最多,阴虚阳亢型次之,气虚清阳不升型最少。年龄与证候具有一定相关性,阴虚阳亢型的平均年龄高于痰浊上扰型和气虚清阳不升型。不同证型间病因构成比例有显著差异,阴虚阳亢型以后循环缺血和脑梗塞为主,痰浊上扰型前庭周围性眩晕比例高于其他证型,而气虚型中非特异性头晕比例远高于其他证型。中药治疗眩晕的总体疗效与尼莫地平相当,中药组对后循环缺血的眩晕程度减分优于西药组,总体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残障量表减分值有显著差异,中药组优于西药组,其中情感因子评分比较,中药组优于西药组。滋阴平肝定眩汤对眩晕和头晕症状改善明显,化痰降逆止晕汤对头晕和伴随的恶心、呕吐、脘腹痞胀等胃肠道症状改善效果较好,益气温阳补虚汤对神疲乏力疗效较好。中西药治疗均有较好的远期疗效。预后与患者眩晕程度具有一定关系,眩晕较重的相对疗效较好。眩晕程度评分减分值(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与头晕残障量表减分值(次要疗效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3种证型的证候改善情况与主要疗效指标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痰浊型相关系数最高;痰浊型和阴虚型的证候改善情况与次要疗效指标有较好相关性,而气虚型与次要疗效指标的相关性较差。
其他文献
分析了原始信仰崇拜是民间艺术吉祥图案产生的源头,论述了儒释道等哲学思想是构成民间艺术吉祥图案的理论基础,进而分析了民间吉祥图案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功能,提出民间艺术吉
现代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产业的发展,而产业结构是否适应经济的发展,首先得选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群。主导产业群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它能够以自身的高速发展促进国民经济
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亚洲贸易的兴起和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浪潮,促进了外商投资企业的产生及发展。从92年开始到2012年为止,整整20年外商投资企业介入到国内股市,给国内证券市场
形成之诉的诉讼标的是形成权。但形成权又包括普通形成权和形成诉权,我国通说认为以解除权为代表的普通形成权也是形成诉讼的诉讼标的。根据对疑难案件的分析,若将以普通形成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网络以及其它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媒介融合”兴起,传媒和传播从此开始进入“混媒体”时代,广义媒介之间展开全方面的融合和抗争,由此催生了媒介化社会的融
<正>离子反应是化学基本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教材分析,初中教材要求学生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本节是离子反应的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学会从离子角度认识
针对设施草莓基质栽培专用品种筛选,以东北区主要应用的7个设施品种为试材,研究其抗性、物候期、产量指标。结果表明:童子1号可作为设施基质栽培的首选品种,高抗白粉病,产量
从表面上看,法官在识别法律和认定事实的过程中可以分而治之,并且尤其是在事实的认定过程中法官很难有发挥主观性的空间。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事实上法官根据法律认
创新已成为当代时代发展的主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应用型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义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最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问题。如何对句子进行有效的、深入的自动语义分析,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主要目标之一。汉语句子的框架语义结构分析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