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磷酸铵表面改性及其在高聚物中应用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sc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采用磷酸-尿素法合成了聚磷酸铵,并用红外光谱及X-衍射方法表征了它的结构.X-衍射分析表明,其晶体为Form(Ⅰ)型结构;TG、DTA分析表明,APP的开始分解温度高于245℃,有两个吸热的失重峰,其热性能符合多种聚合物的加工及阻燃要求.对APP水溶、水解行为研究表明,聚磷酸铵的溶解度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APP的用量、温度、溶液的pH值、外加离子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APP溶解度测定方法,即:将溶解的APP在碱性条件下回流放出NH<,3>,再在酸性条件让其降解生成PO<,43->离子,用磷钼蓝方法测定磷酸根离子浓度来确定APP的溶解量.此方法比文献中方法更趋于合理、准确.分别用硅烷偶联剂KH-550、KH-570,钛酸酯偶联剂NDZ-201,对APP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对APP改性前后本身的吸水性、溶解度分析,及其在PP中应用与PP的相容性及对PP吸水性、阻燃性影响等方面分析,来评价偶联剂对APP的改性效果.聚磷酸铵在热固性树脂EP中应用研究表明,APP具有明显阻燃效果,使得EP热降解温度提高的同时,促进EP树脂燃烧成炭,APP是EP很好的炭化催化剂.用EP微胶囊化APP,不仅使APP的吸水率、溶解度获得较大的降低,微胶囊化后的APP在PP中应用,还使PP/APP/MEL体系的氧指数获得显著的提高,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提高体系的成炭量,另一方面改善了体系的炭层结构.
其他文献
均相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研究同时具有基础理论研究和工业应用两方面的价值,受到国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该论文工作的重点是设计合成IVB族茂金属化合物并研究它们对烯烃均相聚合
3d-4f单分子磁体,由于3d和4f自旋载体间的强磁交换相互作用,而成为分子基磁体的研究热点。其中FeⅢ离子因拥有较高的自旋电子数及结构的多变性而备受关注。本论文以N,N,N,N-四羟基
研究人员以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分离为研究目标,制备了三种环糊精键合固定相、两种淀粉衍生物固定相和一种纤维素衍生物固定相.拆分了一系列结构非常相似的硫代、硒代甘油醚对映
把不同成像模式融合起来的多模态成像技术可以对疾病进行快速、准确地诊断,并在生物医学领域表现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如何构建性能优良的多模态探针已经成为生物成像领域研究
不对称催化合成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研究领域,是最有效的获得光学活性物质的化学方法。在这一研究领域人们在持续不断的发现新的反应,发展新的催化剂和设计新的催化策略。在前人
有机氟化物在药物,农药,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向有机小分子内引入含氟官能团不仅可以改变其生物活性还可提高其亲油性和代谢稳定性。且18F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有机化合物作
该论文就镍基催化剂在羰化合成乙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的工作内容:1.对过渡金属催化的羰化合成乙酐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详细的述评.2.对乙
具有生理活性天然产物的合成是发现新药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到许多新的多羟基甾醇,并发现它们具有很好的生理活性.例如,曾陇梅等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的多羟
自由基串联反应在原子经济性、合成效率的有效性和环境的友好性等方面都展示了突出的优点,已经成为有机合成领域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异腈独特的反应活性为开发相应的自由基串联反应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由芳基异腈通过自由基串联反应直接构建菲啶衍生物的反应得到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因为菲啶作为一种核心骨架广泛的存在于天然产物以及一些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中,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可以作为抗菌剂、抗癌
土槿皮甲酸为中草药土槿皮的抗真菌组分之一,药理研究结果表明:除抗真菌活性外,土槿皮酸类化合物还具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该类化合物对一系列人体癌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它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