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特长生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和体育专业院校的主要生源。随着学校培养体系和训练条件更加完善,升学质量不断提高,体育特长生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的青睐。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也在推动和引领学校体育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应有的贡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发、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兰州市省级示范性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现状首次进行全面研究,发现培养中的优势和劣势,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巩固和创新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理论体系,为各学校提供合理的培养策略,促进我省体育特长生培养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研究得出结论:1.部分学校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也没有发展学校的特色项目;2.体育特长生的性别结构失衡,训练年限短,专项等级低,个别学校体育特长生的招生文化课降分不合理;3.教练员的学历结构合理,态度积极,但训练不严谨,科研积极性不高,培训机会少,待遇不理想。部分学校场地仍显不足;4.部分学校不能保证训练时间,而且训练负荷偏低,参与比赛过少;5.部分学校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偏低,影响因素主要是基础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当。另外,文化课成绩方面学校间的差距比较大;6.体育特长生升学情况良好,有近一半学校升学质量较高,其中大部分体育特长生能够进入到重点大学;建议:1.学校应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定位;2.学校应该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项目并着重发展;3.学校应该通过科学论证,制定合理的文化课降分幅度,组织公平、公正的考试过程;4.学校应为教练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升待遇,提高教练员的积极性;5.应构建小学、初中、高中联合培养机制,争取体育人才的早发现、早培养。各学校应制定科学的训练体系,保证充足的时间,保证训练的科学和实效;6.学校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文化课培养策略,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提高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水平,保证体育特长生的升学质量;7.学校应由主管校长牵头,成立专门的体育特长生培养小组,找出现存的问题,扬长补短,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为体育特长生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