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矢量推进器的AUV运动控制系统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qtc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下自航行器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是一种与装载母船无连接,依靠自身携带的高容量电池等能源来自主航行的一种全新水下机器人。它不需要庞大的水面辅助系统,活动视野广,自动控制能力强,具有机动性好等优点,在海洋勘测等民用和军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保证AUV在深海中完成既定任务,运动控制系统非常重要,一旦控制不当就会直接影响AUV在水下整体的运行状态,使AUV无法正常进行勘测,从而造成重大损失。针对矢量推进器,本文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矢量推进控制系统,并进行了整体控制系统联调实验,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矢量推进控制系统运行良好,可以很好的消除航行中的振荡效果,并且可以控制AUV有效的避开障碍物,满足AUV完成海洋作业的推进要求,达到了预期目标。在矢量推进控制系统设计中,主要包括:首先设计了矢量推进控制系统硬件平台。从控制单元功能需求和控制精度考虑,本AUV设计采用ARM作为主控制器,并对主控制器外围电路,转向、俯仰电机及主推进器控制电路进行了设计。其次创新性的设计了AUV运动控制策略。从航向,定深定高,航速等方面对AUV进行了控制策略的分析并进行常规PID控制方法设计。为解决在传统的航向单闭环方法控制下AUV高速转向时存在航迹跟踪效果差的问题,针对矢量推进器,本文创新性的设计了一种可以大幅度减小AUV转向偏差及转向时间的新型双闭环运动控制算法,从而解决了传统航向PID控制方法存在的局限性问题,并且通过实验证明了双闭环运动控制算法正确有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转向航迹跟踪效果。然后设计了矢量推进控制软件单元,包括网络UDP通讯程序设计,PID算法设计,转向电机、俯仰电机控制程序及主推电机控制程序设计等,程序实现部分为多任务机构,移植操作系统μCOS-Ⅱ来进行调度和管理。
其他文献
在航空航天领域,转动惯量参数对于飞行器姿态、轨道等各项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对于大型飞行器的控制精度要求日益增高,对大型复杂结构转动惯量测量
根据美国国家航天局的统计,有90%的航空航天任务的失败都是由于热能无法及时传递而导致一些电子元器件失效所致,相变材料可以通过相变的方式吸收跟释放能量,将温度维持在相变点
本文针对一种考虑边界层转捩的高超声速二元进气道开展了型面几何参数和来流参数对边界层转捩和进气道性能影响的规律性研究。  首先,研究了压缩角角度、压缩面前缘钝化半径
相比于传统的化学推进系统,小推力推进系统因其比冲高、工作时间长、体积小和精度高等优势,在航天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特别是美国全电推进卫星“深空一号”发射成功以
卫星在轨故障中,姿态控制系统故障发生次数最多,尤其是执行机构和敏感器故障。因此研究卫星姿态容错控制是非常有意义的。卫星姿态容错控制所涉及的动力学系统的非线性程度很高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新一代的敏捷式光学成像卫星逐渐发展起来,其具有的三轴空间姿态机动自由度,极大的扩展了卫星的任务能力,适合用于军事侦察、灾害预警、气象监测等领域。
本文针对反作用轮扰动对航天器微振动进行减振。首先对反作用轮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反作用轮的扰动原因,通过建立和分析反作用轮的扰动模型,得到反作用轮扰动的具体参数,为后续的研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为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对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需求而研发的先进的结构材料,三维机织复合材料能有效的克服传统的经典层合板复合材料难以克服的弱点。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作为机器人实现自主化的基础,能够在未知环境下实现机器人定位与环境地图构建的同步进行,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按照选
井斜测量单元研究是基于捷联惯性导航原理,由三轴光纤陀螺和三轴加速度计构成惯性测量单元,通过数学平台实时地解算出载体的姿态角、位置和速度等参数。本课题以石油勘测和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