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眼内界膜剥除术后视网膜病理观察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52833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内界膜剥除术后的视网膜病理改变,评价内界膜剥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全麻下对成年健康猕猴3只5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ICG染色内界膜剥除术,1眼单纯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对剥除的内界膜戊二醛固定,术后2、3天及术后2月行眼球摘除术,立即戊二醛固定,以单纯进行玻璃体切割眼及剥除内界膜眼的鼻侧视网膜作为对照,对剥除内界膜的黄斑区及剥除的内界膜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对视网膜标本甲苯胺蓝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对照标本没有发现手术造成的损伤性改变.内界膜剥除的黄斑区视网膜表面及内层可以看到损伤性改变,而外层视网膜与对照相比没有改变.术后2、3天;内层视网膜表面Muller细胞细胞膜破碎,细胞间Muller细胞的突起还可以看到;节细胞膜、核、细胞器没有损伤改变;视网膜各层Muller细胞的突起还可以看到,内丛状层见多量细胞间空隙;与对照相比内界膜剥除的标本Muller细胞较难寻找,数量明显减少,但也没有发现如内丛状层样的大量空隙;只在一个标本内发现内核层有局灶性细胞坏死,空泡,何种细胞不能辨别;外核层、色素上皮层等没有看到细胞损伤,内界膜剥除区及对照都没有发现光损伤改变.术后2个月后电镜观察剥除内界膜的黄斑区标本见表面内界膜缺如,没有视网膜前膜,Muller细胞膜完整,节细胞紧邻视网膜表面,细胞膜完整,细胞器正常,视网膜内层见Muller细胞胞体,外核层见其核,细胞间被其填充,色素上皮及锥杆细胞正常,视网膜各层结构正常.在内核层的内面可以看到少量的细胞间空隙.结论:在正常猴眼手术剥除内界膜对视网膜造成一定的损害,主要在Muller细胞,但是损伤是可逆的,视网膜的十层结构没有受到影响,神经元没有看到超微结构的改变.内界膜在2个月的时候没有发现有再生的迹象,也没有视网膜前膜的形成,没有引起疤痕修复.提示内界膜剥除术对视网膜结构的影响十分有限.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比较诊断RA的系列试验的特异度;探讨ACCP与类风湿因子(RF)各亚型的相关性;ACCP及RF各亚型与疾病活动度及骨
目的:探讨促调亡基因Bax、细胞周期素蛋白D1(CyclinD1)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肾间质纤维化是一个独立于病因之外的进展过程,是各种慢性、进展性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机制。新近研究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
目的:制备载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白蛋白纳米粒,研究该纳米粒给药系统体外释放特性、体内血浆药代动力学过程,为抗结核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
目的:为筛、蝶窦手术中筛动脉管(the ethmoidal canal)及视神经管(the optic canal)的定位提供客观资料和数据,进而了解内窥镜下筛窦、蝶筛区域的解剖结构。方法:经鼻内窥镜对15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16)和正常对照组(
目的:观察微卫星DNA不稳定性及杂合性缺失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病变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燃煤型砷中毒临床病理特点、临床分度及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D13S153、D9S287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