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村改居”社区治理研究——以杨凌WX社区为例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的社区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社区治理问题业已成为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议程。自1980年以来,在国家体制改革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动下,我国的社区治理正在逐步地形成、发展和完善。与国外发达国家自发形式的社区治理相比,我国社区治理的行政化特征较为明显。起初,我国的社区治理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社会管理中社区管理的缺位问题;其后,社区治理在推进社区现代化管理方面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根据国家与社会关系、治理、公民社会等理论,在全面梳理治理、社区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和充分界定社区与村改居社区、治理与社区治理等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社区治理体制模式建构的路径选择与互动关系,分别研究了党政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及物业组织这三种类型的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与功能,具体分析了国家、社会及市场这三个领域的组织是如何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及发挥什么作用。最后,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初步构建出了村改居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可能路径及保障体系。在资料收集和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为了体现研究的科学性及确保研究结论的精确性,本研究采用质性分析为主、量化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结构式访问法和问卷调查法这四种方法进行资料收集。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见解:  (1)对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内涵进行了重新阐释。以往的研究抓住了社区治理的普遍性,但却未能把握社区治理的特殊性。基于此,本研究紧紧围绕村改居社区的特点及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特殊性,在深入理解治理及社区治理内涵的基础上,对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内涵进行了重新阐释;  (2)初步构建了村改居社区治理的整体框架和运作机制。依据村改居社区的基本特点及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村改居社区治理的整体框架应当在法律制度体系、组织体系、权责体系及工作体系的共同协作下,运用权力权威机制、互利互惠机制、志愿服务机制及平等交换机制来解决社区问题;  (3)认为应该在动态的发展观下协调社区治理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当前,鉴于社区发展的现状,村改居社区治理必须坚持党政组织的主导或领导作用。在此前提下,政府组织应当加快职能转变,并积极主动地去培育和发展社区组织和市场组织。只有当社会和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促成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发生一些质的改变,进而更加完善,实现社区的善治。
其他文献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即一套有效地工具或者完善的标准,其中的一些指标可以独立,但指标之间又可以联系在一起,并且能对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实施和管理进行有效的评价。天津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实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全社会大和谐的基础性工程;也是运用文化发展规律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的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中国乡村的利益主体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逐渐分化成县及以上行政单位、乡镇政府、村集体、村干部、普通村民这五个部分。这五个利益主体在社会转型的大潮中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流向城市。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协调与我国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限制,农民工在进入城市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