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山西省L市XJ村为例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ch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流向城市。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协调与我国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限制,农民工在进入城市的同时无法将自己的孩子也带入城市,于是在农村出现了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被分离的状态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最为突出,严重影响到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公平。儿童是一个国家未来的主人,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是否健康成长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是否顺利。所以,不管是从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庞大性、存在教育问题的严重性还是儿童的重要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都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与文献法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社会化理论、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主要包括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分析。进而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层面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家庭、学校、社会等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主要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导论,论述了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与目的、界定了农村留守儿童和教育的概念、整理了本论文需要的相关理论。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国外和国内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第三章重点说明本文的研究设计以及研究方法与步骤。第四章是根据问卷调查描述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状况和教育现状。第五章从四个方面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第六章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提出合理的对策,政府要促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视,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充分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重视,提升学校教育的水平。第七章是对本次研究在各个阶段的反思和总结。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进入城市的流动农民没有解决户籍问题,生活在城市的边缘。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破冰与深化,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推进,流动农民在城市落户定居,即其户口迁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即一套有效地工具或者完善的标准,其中的一些指标可以独立,但指标之间又可以联系在一起,并且能对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实施和管理进行有效的评价。天津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实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全社会大和谐的基础性工程;也是运用文化发展规律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的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中国乡村的利益主体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逐渐分化成县及以上行政单位、乡镇政府、村集体、村干部、普通村民这五个部分。这五个利益主体在社会转型的大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