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对Cr(Ⅵ)的吸附机理研究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hostra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铜、汞、铬等重金属离子污染问题,对人体、动植物、粮食作物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会带来不可逆的伤害,同时,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一种新型、高效、环保、易于获得、性质稳定、价格低廉的复合吸附剂对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并探讨其吸附特性和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选用废弃的黑曲霉菌丝体和壳聚糖作为原材料,使之进行交联、固化,形成一种复合型吸附剂,运用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研究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复合型吸附剂的吸附行为,建立吸附模型;采用红外与电镜技术研究复合型吸附剂的吸附机理;最后,还研究了复合型吸附剂的解析和再生能力。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特性研究以壳聚糖作为原材料,在静态吸附实验中,考察壳聚糖作为吸附剂时在不同温度、吸附时间、吸附剂量、pH条件下对Cr(Ⅵ)的吸附影响。吸附结果表明,当Cr(Ⅵ)溶液的pH=5、吸附剂投加量为0.500g、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120min、浓度为20 mg/L时,壳聚糖对Cr(Ⅵ)的最佳吸附率为85.06%。2.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机理研究以废弃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作为吸附剂制备原料,采用环氧氯丙烷进行交联,三聚磷酸钠进行固化,制备成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复合型吸附剂。在静态吸附实验过程中,探究了温度、时间、pH值、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的投加量对Cr(Ⅵ)的吸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Cr(Ⅵ)溶液的pH=6、吸附剂投加量为0.400 g、吸附温度为50℃、吸附时间为120min、浓度为20 mg/L时,对Cr(Ⅵ)吸附率最高达到94.37%。动力学数据分析表明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同时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说明该吸附是分布不均匀的非均相体系表面的吸附。3.对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吸附前后结构表征将吸附前、后的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复合吸附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表征分析的结果表明:SEM表明了,复合吸附剂表面粗糙,较高的比表面积更有利于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对重金属离子Cr(Ⅵ)的吸附;FT-IR分析表明了复合吸附剂与含氧官能团(—OH、—COOH)发生离子交换作用。4.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的解析和再生能力以0.1mol/L的NaOH作为解析剂,考察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的解析和再生能力。再生实验表明0.1mol/L的NaOH对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的再生能力效果很好,四次再生后吸附率仍在90%以上。
其他文献
在高应力和高渗透压的深部地下开挖工程中,深部围岩除了承受由开挖后应力调整产生的附加应力外,还会受后续开挖施工中循环多次的爆破、机械凿岩和矿震造成的循环荷载甚至疲劳扰动荷载作用,与高渗透压联合作用,会对岩石的变形及损伤演化和破裂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砂岩循环荷载水力耦合作用下应力-应变关系特性及渗透率变化特征,针对砂岩进行常规三轴试验,单调加载水力耦合试验、等幅值和变幅值循环荷载水力耦合试验。根据
平煤二矿煤层底板突水问题是困扰我矿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随着浅部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深部煤层和下组煤开采势在必行,所面临的底板突水问题更为突出,疏水降压及带压开采的难度更大,因此对底板隔水层受采动和水压作用的破坏规律研究更加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以平煤二矿矿庚20-31010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了平煤二矿的承压水上安全采煤技术。首先利用数值模拟把底板隆起
在本文中,我们运用Nevanlinna值分布理论及其复差分模拟结果研究了几类复线性微-差分方程亚纯解的一些性质,推广了前人已有结果.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复线性微分方程和复线性差分方程领域的发展情况和本文的主要内容,并介绍了复平面上的亚纯函数的一些定义和记号.第二章,研究了一般的具有整函数系数或亚纯函数系数的复线性微-差分方程亚纯解的增长性与方程系数的增长性的关系,通过比较系数的(下)级
氮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硝化作用被认为是氮循环的关键步骤。土壤中的硝化作用是造成氮素损失的重要原因,影响了植物对氮素的有效利用。硝化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以及氧化亚氮(N_2O)等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人们对硝化作用的传统认知是其由两类不同的微生物群落,氨氧化微生物(Ammonia-oxidizing microorganism,AOM)和亚硝酸氧化细菌(Nitri
聚芳醚腈(PEN)由于具有优异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和耐辐射等性能,在电子电器、汽车制造等领域被广泛应用。根据聚芳醚腈是否具有结晶能力可以分为无定形聚芳醚腈和结晶型聚芳醚腈;根据聚芳醚腈能否发生交联反应可以分为非交联聚芳醚腈和可交联聚芳醚腈。对于结晶型聚芳醚腈而言,晶体的存在使分子链排列更加规整,-CN排列在主链一侧,聚芳醚腈体系极性增加,介电常数略有增加。对于可交联聚芳醚腈而言,聚芳醚腈
电化学储能装置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轨道交通以及电网平衡等多个领域。传统电极材料由于受到储量和可降解性的制约而难以满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安全、可生物降解的可持续储能材料将是电极材料的发展方向,而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和较高理论容量性能的可再生生物质材料将具备极大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胡桃醌复合材料及其衍生聚合物材料的储能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
荧光染料是现代科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包括临床诊断学、生物技术、材料化学、分析与环境化学等。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有成千上万的荧光染料被开发。经
自组装技术的研究可用于设计和制造功能超分子组件和材料的有效结构,是21世纪的重大科研问题之一,在环境、生命、医学和食品等各个领域都有突出贡献。通过两亲性表面活性剂与
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于长白山北部山地吉林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绥阳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跟踪东北梅花鹿(Cervusni hortulorum)足迹链8条,采集粪便24份;跟
十九大将社会的主要矛盾定义为人民对日益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基于医疗资源供给与需求的视角,可理解为“有限的,优质的医疗资源需求”与“分布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