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受到社会极大的关注,社会各个领域对网络成瘾都有相关的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对他们的生活、学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网络中的实际体验某种程度上也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选题从个体自身的角度深入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通过了解他们对自己上网的合理解释,探索他们网络成瘾的“另类”原因,进而为引导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合理使用网络、逐渐弱化或者戒除网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本文采用的是质的分析方法,即首先根据研究需要对10名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进行深度访谈,其次逐步整理所有访谈内容,最后采用类属分析法对整理好的访谈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台湾学者周倩对网络成瘾的定义,即“由于重复地对网络的使用所导致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自我合理化机制有习惯机制、便捷机制、补偿机制、发泄机制、快乐机制和自由表达机制。习惯机制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网络体验中获得感官上的刺激和精神上的愉悦后,把网络当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网行为和精神之间形成了不可割裂的链条。便捷机制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网络上可以高速便捷地获得各种信息的体验,而使他们依赖网络方便快捷地了解外部世界,获得需要的相关信息。补偿机制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者通过某些网络行为实现了重塑自我,从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弥补了现实生活中遗憾的体验,促使他们进一步“生存”在网上以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发泄机制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者感到通过上网可以发泄压力带来的烦恼、困惑、痛苦等不良情绪,从而上网成为他们发泄不良情绪不能摆脱的途径。快乐机制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感受到了快乐、生活更具有意义和价值,从而上网就意味着可以获得快感。自由表达机制是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网络中感到言论表达更自由,可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从而网络成为他们发表自己见解的平台。实际上,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自我合理化解释带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并且这种自我合理化解释也反映了他们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客观地认识和对待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要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对上网自我合理化解释所具有的不合理性,要适度上网,走出网络,回归现实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