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chinatobacc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无线电是由软件无线电技术发展而来,是一种智能的无线通信技术,它能够迅速的从主用户(第一用户)捕捉到频谱空洞并加以利用,极大的提高了频谱利用率。认知无线电的核心思想就是使无线电设备发现频谱空洞并对其合理利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频谱资源的固定分配政策所导致的频谱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频谱感知技术是认知无线电通信的重要前提和先决条件。先前大部分工作集中在提高单一用户感知性能上,比如一些本地检测算法的分析与比较。其中能量检测算法,由于它具有运算简单、利于实现的优点,常作为研究合作频谱感知技术的本地检测算法。合作频谱感知技术可以克服隐蔽终端的问题和提高频谱感知的性能。所以目前合作频谱感知成为频谱感知研究的热点与重点,本文对认知无线电中的频谱感知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本文分析了基于能量检测的本地频谱感知技术,即对能量检测算法的原理、能量检测算法所选取的模型进行了论述。并对关于认知无线电中的频谱感知的性能评价参数进行了讨论。同时,在OR和AND融合准则下,对能量检测算法进行了仿真,根据频谱感知的性能评价参数指出了各自准则下能量检测算法的优缺点。其次,基于认知无线电的三用户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对协作频谱感知的两种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分布式结构是具有较小的漏检概率和较大的虚警概率,集中式结构是牺牲了漏检概率来换取虚警概率的减小。就综合性能而言分布式结构要优于集中式结构,但是对于具体的系统而言分布式结构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让每个感知用户都具有交流融合信息的能力,这增加了成本。另外如何减少信道传递报告错误概率成为以后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再次,为了减少传递报告错误概率,本文研究了基于传统分簇技术和基于时分复用的分簇技术的频谱感知策略,并对两种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仿真结果证明采用分簇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报告错误概率,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的性能,另外验证了基于时分复用的分簇技术由于考虑了实际的信道环境,它的检测性能确实要比传统的分簇技术的检测性能要低。最后,为了进一步的减少信道传递错误概率,考虑到空间分集与选择分集结合的优势,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多天线技术和分簇手段的频谱感知策略,通过理论的推导分析,得到其性能评价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的感知策略较传统的合作频谱感知方法,频谱检测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讨论了簇内用户数目对频谱检测的影响,尽管两个用户为一簇是最优的解决方案,但是它会增加上层协议和用户间邻居协议的复杂度。
其他文献
星地通信由于其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长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复杂的星地信道以及遮蔽效应极大地限制了星地通信的性能。为了能够适应多变的星地通信环境,提升星地通信传输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频谱资源越来越紧张,统计发现授权频谱利用率较低。认知无线电技术被认为是解决频谱资源瓶颈的有效技术,其实现的首要步骤是进行空闲频谱检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传输速率得到极大的提升,移动端的使用场景也变得极其丰富。然而,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也因网络结构的复杂化而受到威胁,基于传统密钥体系的密码学
学位
随着普适应用的兴起,室内定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大场景或者陌生场景中,用户最关心的是自己的位置。受益于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无线接入技术的流行,基于WiFi进行室内定位
移动IPv6的提出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高质量接入因特网的需要。移动IPv6通过允许数据包不经过家乡代理,直接在移动节点和通信对端之间传输,解决了移动IPv4的三角路由问题,实现
学位
随着GSM网络的不断发展,无线网络的优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无线网络的干扰成为了影响网络质量和传输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能够保证通信网络有效地运转,使得用户之间能够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