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国内外学者一直以来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传统的阅读模式和理论对阅读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阅读教学的发展。但这些阅读模式和理论只强调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因素,却忽视了非语言因素;而非语言因素在阅读过程中同样重要。一种相对较新的认知理论,即双重代码理论,对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都给予了同样的关注。双重代码理论提出,人们有两种表征系统,即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非语言系统主要处理意象。国外大量研究证明,在母语和第二语言环境下,意象形成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但是在外语环境下对意象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以双重代码理论为基础,研究意象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研究对象为长春大学非英语专业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他们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并接受前测和后测。实验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14.0进行定量分析,并辅以定性分析补充说明。结果如下:(1)形成意象能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并延长对阅读材料的记忆;(2)形成意象多的学生比形成意象少的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3)意象和情感反应紧密相连,情感反应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也起着积极作用;(4)通过比较得出,意象比情感反应更有利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针对以上研究结论,作者对外语阅读教学提出以下建议:尽量选择语言具体的、读者感兴趣的,或与读者的生活经历相似的阅读材料;提前安排预习任务,针对阅读材料提出相关问题,或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借助图片逐步对学生开展形成意象的培训,从单个语句、段落到语篇,并鼓励学生把枯燥晦涩的抽象语言转化为其相对生动活泼的具体语言;安排课后阅读练习,如以总结和自我提问的方式再现对阅读材料形成的意象。从而加深理解的程度和增加记忆的准确性,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