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象风景的开拓者——东山魁夷晚期绘画作品研究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山魁夷是日本绘画的创新者与开拓者。他的晚年热衷于中日文化交流,多次以日本文化界的代表身份访华。东山在绘制日本奈良的唐昭提寺壁画时,有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要把中国的风景绘制进去,因此他于1976年来到中国,进行大量的写生创作,在此期间他以桂林、扬州、黄山的风景作为中国风景的代表,创作了大量水墨风格的巨作,这一时期的作品是作者文学艺术素养与人生经验的完美总结。通过分析、对比,研究东山晚期绘画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其绘画风格由早期华丽幽玄格的格调逐步走向了冲淡、自然、含蓄、素雅的境界。  本文从东山魁夷的晚期绘画作品的造型要素与岩彩画的绘画技法、材料特性入手,研究东山魁夷晚期绘画作品的风格特征、以及时代因素和个人因素对形成这种画风的影响,东山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水墨画的世界,心象风景是如何诞生,也是本文论述的关键。综上所述,在当下自己的岩彩画创作中以“东山魁夷在日本岩彩画创作领域中的优秀成果”为指导,来思考如何将传统的绘制手法和东方的审美意蕴相结合,获取当代创作的思维方式,进而得到自己的“图式语言”,也是文章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长卷是中国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古代,它的观看方式一般是捧在手上边展边看的。在今天,已发展出了新的观看方式和展示方式,因此,本文从长卷被完全展开之后的观看这一状态开始
期刊
我们正处在一个视觉传媒高度发展的时代,对于当下大众来说,接受媒体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互联网的产生,使人们的生活与沟通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藏传佛教于十三世纪传入蒙古高原地区,在其传播和与本地区原始宗教的斗争和抗衡中,巧妙的运用了其造型艺术为载体,传播藏传佛教宣扬的教义和观念,最终达到了其宣扬的观念和思
本文以孙隆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套《写生册》(共十二幅)为切入点,通过对作品笔墨结构形式特征的分析,从艺术自律性发展的角度来剖析孙隆花鸟画写意造境的特征,并与孙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