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MOF材料的微针贴片对创面修复的作用研究

来源 :军事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race_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战创伤所致急性感染创面与慢性难愈合创面是导致部队减员、战斗力削弱的主要原因之一,研发安全、高效的创面修复材料对于提高我军战创伤救治水平和卫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创面修复材料存在如药物成分单一、细菌耐药以及药物递送深度浅等缺点,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具备高效抗菌、促愈合和精准递送的新型多功能创面修复材料来弥补传统敷料的不足,这也是战创伤修复与再生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微针(Microneedles Array,MNA)是一种微创、无痛的经皮给药方式,可凭借微米级的针体将药物精准递送至皮下。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是一种新型的晶体微孔材料,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自组装而成,可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发挥催化、抗菌与修复功能。本研究拟结合MNA和MOF二者的优势,分别在微针针尖负载具有抗菌功能的锌基金属有机框架(Zn-MOF)和近红外光(Near-Infrared Irradiation,NIR)下具有一氧化氮(NO,Nitric Oxide)可控释放能力的铜基金属有机框架(Cu-MOF),用于促进战现场环境中常见的急性感染创面和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修复与再生,为复杂战创伤救治提供新策略,为我军提升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卫勤保障能力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方法:1、MOF微针贴片的制备和表征:通过模板复制联合光固化成型法将Zn-MOF和Cu-MOF负载在针尖分别制备ZIF-8@MeHA-MNA(ZMMN)和NO@HKUST-1@GO-MNA(NHGMN)两种MOF微针贴片。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MOF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晶体衍射仪对MOF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表面特性分析仪和热重分析仪对MOF的比表面积和组分进行表征;采用万能电子材料机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微针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2、体外实验评价ZMMN的抗菌能力、NHGMN的一氧化氮可控释放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将Zn-MOF纳米颗粒与细菌共培养,评价ZMMN的抗菌能力;采用Griess法评价NHGMN的光热控制一氧化氮释放能力;采用MTT法和CCK-8法评价两种MOF微针贴片的生物相容性。3、体内实验评价MOF微针贴片的创面修复效果:在大鼠上建立急性感染创面和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等系统评价ZMMN和NHGMN的促愈合能力,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新生皮肤组织中的IL-6、CD163+巨噬细胞数量以及血管化程度(CD31和α-SMA),评价ZMMN和NHGMN对不同类型创伤的修复效果,探讨其促创面修复分子机制。研究结果:1、MOF微针贴片的制备和表征:通过水热法制备的Zn-MOF纳米颗粒和Cu-MOF微颗粒具有均一的粒径和稳定的晶体结构。通过模板复制和光固化成型法制备的ZMMN和NHGMN两种MOF微针贴片具有整齐排列的针体结构和良好的机械强度,并且MOF材料均匀分布在针尖内部,提示其具备穿透创面进行药物深部递送的能力。2、ZMMN的抗菌能力、NHGMN的一氧化氮可控释放能力和生物相容性评价:从Zn-MOF纳米颗粒中释放的Zn2+可以破坏细菌荚膜的完整性,催化产生氧自由基从而发挥良好的抗菌活性且不会发生细菌耐药性。体外抗菌实验结果表明,Zn-MOF纳米颗粒的浓度超过3 m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能力均接近50%。此外,包封在微针针尖中的Cu-MOF微颗粒具有对近红外光的热响应能力,NHGMN可在5 min内快速升高至工作温度,从而在热激发下可控释放NO分子发挥创面修复功能。MTT法和CCK-8法的结果显示这两类负载MOF材料的微针贴片与NIH-3T3细胞共培养的活力值均接近80%,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分别应用于急性感染创面和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修复再生。3、MOF微针贴片对创面修复作用在体评价:急性感染创面修复实验结果表明,ZMMN治疗组在前9天的创面闭合率接近90%,组织病理学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新生上皮组织修复效果良好、胶原蛋白含量较高,表现出最佳的促愈合效果;并且ZMMN可显著提高新生皮肤组织中的CD31和α-SMA表达水平,提示促进血管生成;此外,ZMMN治疗后还可促进M2型巨噬细胞数量增加、降低炎症因子(IL-6)的表达,提示其对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实验结果表明,NHGMN+NIR治疗组在前13天的创面闭合率接近99%,显著高于其他治疗组;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NHGMN+NIR治疗组中的上皮组织重建效果最好、胶原蛋白沉积量最高,表现出最佳的促愈合效果;此外,该治疗组也可显著提高创面组织CD31和α-SMA的表达水平,提示促进血管生成。M2型巨噬细胞数量增加以及炎症因子(IL-6)的低表达提示NHGMN+NIR的治疗对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上述研究结果综合提示ZMMN和NHGMN分别对急性感染创面和慢性难愈合创面具有显著的促修复作用。结论:ZMMN和NHGMN两类MOF微针贴片分别对急性感染创面和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ZMMN对急性感染创面修复的促进作用可能与Zn-MOF纳米颗粒显著的抗菌能力,以及可降解MeHA水凝胶的保湿和促修复效果相关;NHGMN对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在近红外光的激发下,NO可控释放以及NO分子具有的抗炎、促血管生成和促愈合能力相关。上述两类新型微针敷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创面敷料的不足,为复杂战创伤修复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为验证运动处方在高职院校体育课中的运用效果,将某高职院校2020级学生当成是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对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确认。从实验结果来看,开展运动处方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并起到强化学生体育技能培养和改善学生体育素养等作用。通过验证运动处方可以在体育课中得到有效运用,能够为该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推广提供实践依据,从而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创新。
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初心和根本,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之关键。本文从解释增强“四力”入手,通过深入分析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与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关系,指出当下一些新闻舆论工作者能力不够,一些新闻单位、新闻作品影响不大,很多都表现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乏力上,强调持续增强“四力”和提升“四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升“四力”,是新时代每个记者的初心和使命,新闻工作者要迈开双脚丈量大地、睁大锐眼洞察天下、开动脑筋深入思考、运用妙笔书写时代,行“脚力”、强“眼力”、深“脑力”、多“笔力”,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用心用情描绘好时代画卷,书写时代的进步与辉煌。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规模也在发展中不断扩展,与此同时,在施工建设中,产生的污水问题也逐渐严重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科技水平的提升,相关部门为解决当前城市污水问题,大力研发污水处理技术,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的条件下,不仅控制了水资源污染问题,同时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目前,在污水处理技术中,分子生物学处理技术的出现受到了相关部门的广泛使用,该技术一定程度上弥
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导致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组织内递送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药物对浅表肿瘤的治疗效果。生物相容透皮给药微针凭借较高的机械强度,刺穿皮肤角质层,将微针内的药物递送至浅表肿瘤组织内,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静脉注射、口服给药的肝肾毒性等问题。本文介绍了生物相容透皮给药微针的设计及其在癌症化疗、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对浅表肿瘤的微创、局部递药和精准、高效治疗具有重要
土地的稀缺性特征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由“增量扩展”向“存量挖潜”的必然趋势。工业用地作为承载城市生产功能的重要载体,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区县存量空间挖潜的关键对象。大城市通常采取的政府主导低效土地回购再开发模式对于财政紧张的一般小城镇难以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尝试梳理归纳已有的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旨在避免既往研究只聚焦于低效工业用地再利用某一环节的碎片化局限,构建具有广泛应用价
传统的针头不仅给人带来疼痛并且容易交叉感染,作为医疗垃圾处理起来成本很高。微针具有微创、无痛或微痛、成本低、和操作简易、可降解的特点逐步取代传统针头。随着材料和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微针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宽广。随着研究人员对微针制作技术的改进,微针逐渐走向成熟。从最初的递送药物发展到如今的细胞打印、运动监测、生理信号的采集等等。本文从微针的介绍开始入手,接着对微针插入皮肤力学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微针传感器
会议
在运动训练领域,体能监控往往需要对运动员进行采血这种有创检测方法,这一过程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检测周期长;不能提供连续性检测;并且容易造成运动员的心理负担。因此亟需一种无创取样和实时生理监测的装备。近年来,人们对皮肤作为信息库的研究兴趣不断增长。真皮间质液[1](ISF)作为一种潜在且易获得的信息来源,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已经证明间质液中的葡萄糖、胆固醇等物质浓度与血液中具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学科,更是小学教育基础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语文教学也需不断创新、适应与融合新型教育理念。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广泛应用音乐,有效活跃课堂气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语文知识内涵的同时体验和感悟该学科特有的乐趣和魅力,增强综合能力。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应用音乐资源策略,望给予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医学实践中,疾病治疗不但取决于药物,给药途径也会产生影响,有时甚至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口服和注射方式虽便利,但药物很容易被降解、降低或失去药效,且易感染,甚至有的患有针恐惧症的患者会引起休克等现象而危及生命。由于经皮给药既没有肝脏的首过效应,又具有可实现无痛给药的特点,经皮给药方式得到很大的关注。但是,皮肤的角质层渗透率低阻碍着药物输送的效率,致使该给药方式的应用有限。如何提高药物输送的效率成为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