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辨证与治疗前后CT影像规律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ihuoxia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纯西医治疗组的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及治疗前后CT影像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总结SAP各证型及治疗前后不同的CT影像特征,为中医辨证与治疗提供影像学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86例SAP患者临床资料及CT图像,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纯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郁气滞型、肝胆湿热型和胃脾实热型(本研究中未见肝郁气滞型患者)。分析两组SAP治疗前后的CT表现。收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入院72h内的APACHE-Ⅱ评分、发病7天内首次CT检查的Balthazar CT评分及复查CT的Balthazar CT评分、病程中出现的局部并发症和系统并发症。结果1、86例SAP治疗后胰腺各径显著缩小、密度增加(P<0.01),右侧肾旁前间隙、右侧肾周间隙、膈下腹膜外间隙、腹膜下间隙及右侧胸腔等处积液明显吸收减少,肺下叶复张(P<0.05)。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9例,纯西医治疗组17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5.91±11.99岁、44.65±16.07岁(P>0.05),APACHEⅡ评分中西医组(11.93±3.74)明显高于西医组(9.71±3.37)(P<0.05),两组住院天数无差异;治疗后急性渗出的吸收、肠系膜受累改善中西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两组间主要在肝周间隙和/或隐窝和膈下腹膜外间隙积液的吸收差异明显(P<0.05);中西医组胰腺肿胀、密度改善显著(P<0.01),西医组仅胰体径、胰尾径和平扫时胰头密度改善明显(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3、中西医组无肝郁气滞型病例,肝胆湿热型的盆部腹膜外间隙及肝周积液、肠管积气积液等发生率高于脾胃实热型(P<0.05)。结论1、86例SAP患者在治疗后胰腺各径线、密度、胰周及邻近区域渗出情况得到明显改善;2、在相近的治疗时间内,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膈下腹膜外间隙积液的吸收、肝周积液的吸收、肠系膜受累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纯西医治疗组;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肝胆湿热型SAP病变累及间隙数量及肠管受累发生率高于脾胃实热型。
其他文献
基于服务外包理论和人力资源三支柱理论,尝试建立三支柱良好运营成因的研究模型,通过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44份外包案例提炼结果变量(三支柱运营)产生的多重并发原因,为
黑龙江工程学院是一所新建工科院校,是世纪之交一批由高工专升本的教学型工科院校之一.这批工科院校的产生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社会历史背景下,
至今,在使用显式外推算子的地质雷达数据叠前深度偏移中几乎都忽略了电磁波的吸收,受野外数据采集方法的限制,常用的偏移方法也主要解决共偏移距数据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多
文章通过分析石化仓储项目业主采用EPC管理模式的背景、以及所取得的经验,总结了EPC模式的优势,认为EPC模式应用在石化仓储项目的前景广阔。
贵刊曾在2000年第5期和2006年第7期分别刊登了本人的拙作《等轴双曲线的几个典型性质及其证明》和《再谈等轴双曲线的典型性质》,经进一步深入研究,笔者发现等轴双曲线迂有另外
现代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形成创新课堂教学氛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了在“金属学与热处理”教学过程中对把握结构→挖掘本质→联系实际→加
随着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对象由易于识别的构造油气藏逐渐转变为隐蔽油气藏,特别是勘探程度较高的盆地,隐蔽油气藏已成为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岩性油气藏是